编者按:
近日,市委改革办举办了全市改革创新案例擂台赛,评选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复制推广价值的优秀改革案例。即日起,《转型发展淮北有“解”》专栏将陆续刊发这些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打造绿色发展美丽烈山示范样板
近年来,烈山区抢抓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契机,大力实施“五大森林行动”,以“护绿”“增绿”“管绿”为基础保障,协同推进“活绿”“用绿”等目标任务,走好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子。
强化森林保护
以“三抓好”实现“护绿”目标
抓好森林火灾防控。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速总长42公里的龙脊山环山消防通道建设,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推行“防火码”进山入林,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加快森林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建立区镇两级防火员队伍和人的应急义务扑火队伍,加强演练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监测预报和检疫管理,做到死树清理全覆盖、山场除治不留死角,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仅为0.61‰。强化美国白蛾、草履蚧、石榴黑心病等综合防控工作,大力开展专项行动,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飞机及地面防治50余万亩次。抓好森林资源破坏行为防范。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林长制向村民组和农户延伸,设立古树保护树长、山场绿化管护段长等名“第六级林长”,做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树一木专人管护。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营等制度,对全区20余万亩森林资源建档监管,确保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进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形成联动共管的良好格局。
强化森林培育
以“三推进”完成“增绿”计划
推进全域化植树造林。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年均造林增绿余亩、义务植树80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52%。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新建提升泉山、花山等公园游园10余个,扩大城乡绿色空间,林木绿化率达44.16%。积极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创建4个省级森林城镇、27个森林村庄、6个森林小镇,获批建设国家级石榴专类公园。推进多元化植树造林。完善“七步造林法”,在石头缝里栽植侧柏、刺槐等苗木30多种多万株,成活率95%以上,造林“禁区”石质山披上绿衣。对7条河流增绿补绿余公里,完成7条道路70余公里森林长廊建设,建设农田林网林带公里。开展“千村万树”“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等行动,推动“四旁四边四创”造林绿化,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推进产业化植树造林。培育“塔山石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黄营灵枣”“和村苹果”国家地理标志著名商标,果树种植业10万余亩,以产业增效促城乡增绿。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相关产业年产值近8亿元。借助市场化手段,推行余亩河滩地复垦复绿工作对外承包,增加河流沿岸村集体经济收入.88万元,实现农民增收、生态支撑等功能。融资建设石榴特色小镇、龙脊山景区等重点项目,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秦楼桃花节等活动50余场次,年均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以绿色经济发展护航植树“增绿”。
强化森林管理
以“三提升”履行“管绿”职责
提升森林质量。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工程,大力营造混交林,年均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亩、省级封山育林00亩、森林抚育亩。坚持在保护中谋发展,累计修复三五山、泉山等采石宕口26处面积亩,美化彩化山场3万余亩,实现由“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对全区棵古树名木建档挂牌,落实专项资金,让每一棵古树得到高质量管护。提升生态质效。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力度,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已有各种植物80余科、鸟类20余种以及松鼠、草兔等动物10余种。将林地(湿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辖区征占用林地审批率达%。推进南湖、化家湖等荒草废滩治理,建成融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南湖4A级风景区。提升治理能力。依托烈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综治中心等平台,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涉林地纠纷调解机构,力争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区,共处置涉林地纠纷65件。建立卫星遥感监控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常态化森林督查机制,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发现和查处问题10起,维护林区和谐稳定。
烈山区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因地制宜做精做强林果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乡村振兴。
原标题:《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打造绿色发展美丽烈山示范样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