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曾经在我心里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只听过语文课本里的琅琊山醉翁亭。直到最近才知道明太祖故里、小岗村所在的凤阳也属于滁州,虽然离蚌埠那么近。没想到就在今年竟然有机会到滁州一游,且是自驾游的形式。而所见所闻更出乎我的意料,一路丰富精彩,收获满满。
自驾游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的方式旅行,自己的座驾,走自己的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仅打卡景点,还能享受风景在路上的独特体验。于是越来越多的自驾路线也被开发出来,在安徽滁州,山水田园,奇观地貌,人文历史集中荟萃,不仅是安徽人喜欢的自驾线路,也吸引了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等周边省市的自驾游爱好者。有幸来到滁州,租车自驾亲自体验江淮分水岭和江淮岭脊线的独特魅力。
凤阳钟楼,钟楼致高规制
我们的滁州自驾之旅从凤阳开始,第一站来到著名的凤阳中都钟楼。在课本中就听说过凤阳这个地方,出了明朝开国皇帝,或许是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荣光,在本来无险可守的凤阳"席凤凰山以为殿",建造起一座规模宏大的中都城,以期“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然而在即将建成之际,洪武大帝突然决定停止建造并废弃了这座都城,原因众说纷纭,成了千古谜团,一座豪华都城的命运就此戛然而止。时光流过六百多年,当年宏伟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埋藏地下的台基,一根根木桩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的中都钟楼是依照当年的规制于年重建的,不同于其他古城依中轴线的布局,凤阳钟楼和鼓楼位于明中都城副轴线云霁街的两端,呈东西对峙分布。钟楼为“九五开间”,规制之高在中国都城钟楼中无出其右。大钟重36吨,总高5.28米,口径3.36米,外形参照南京大钟亭“洪武二十一年铸”大钟,比北京的永乐大钟大了好几圈。铭文刻有明朝宋濂所著的《凤阳府新铸大钟颂》、张树虎创作的《钟楼序》及明代凤阳府示意图。
在大钟四周墙上,展示着与钟有关的文字,钟不仅是报时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穿过历史的尘埃,传播着超越时空的声音,记载着一段段兴衰荣辱的故事。
钟楼内部正在布置一系列展厅,按照明初中都皇城的面貌复原,展示明代的制度习俗和这座小县城曾经不凡的身世,让我们通过这座顶级规格的钟楼一窥大明中都的恢弘气势,更感叹昔日的辉煌已化为尘土,晨钟暮鼓之间,不变的唯有时光岁月的流逝。
自驾游凤阳,当然不能错过凤阳美食,当地朋友推荐我们去了明中都皇城国家遗址公园旁边的洪武大酒店。在这里,每一个房间的取名都富有当地特色,墙上的装饰和字画介绍着明朝初期的历史人物。以明太祖朱元璋从逃荒要饭、出家为僧到当上皇帝这段传奇的创业历史和留下的众多传说为背景,分“洪武帝王宴”、“洪武皇后宴”、“洪武家宴”三个系列,每个系列36道菜,从民间粗茶淡饭到皇家珍馐御宴,道菜背后都有故事。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糟鱼、传说中的桃花糕(逃荒糕)和珍珠翡翠白玉汤。
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一年更比一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漫天风雪白茫茫,母女相依受凄凉,尝尽人间辛酸事,饥寒交迫泪汪汪……”写进音乐课本的凤阳花鼓戏,即使记不完整歌词,曲调也能哼上几声,在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词中,曾经的帝王之乡,竟落魄到如此地步。穷则思变,就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浪潮,要了解四十多年前的这段历史,一定要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去看看。
走进当年农家,在这间保留着当年样貌的房子里,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什么叫家徒四壁。年,就在这间房子里,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以极大的勇气立下这份生死状,创造了“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当年农家的后院里,展示了不同年代村民家的场景,改革带来了新生活,家什越来越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村子也越来越漂亮了,如今的小岗村,已成为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位老奶奶为我们演唱了一曲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阳花鼓,唱词不再是逃荒讨饭的悲凉凄惨,而是充满了对美好新生活的歌颂和对以大包干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赞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
纪念馆门前,醒目的大字由万里同志亲笔题写。晚年严格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的万里同志能够破例为纪念馆题词,可见老人家对凤阳小岗村的一片深情。
大包干纪念馆有溯源、抉择、巨变、崛起、关爱五个部分,记录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进程中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片段。七十年代末期,小岗村人均口粮不到斤,收入不足30元,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难,有的村民迫于生存捡起了前辈的花鼓,背井离乡流浪乞讨。年,“包干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打破大锅饭的积弊,村民的积极性和情绪依旧低落。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在这个冬天的夜晚,十八位庄稼汉聚在一间破旧的茅草房,决定按户分田单干,冒着巨大的风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说干就干,当晚,他们就把田地、农具分到每家每户,用“包干到户”的行动做出勇敢的探索。在那个时代,这种大胆的做法突破了思想的禁锢,也遭到了各种非议,好在有各级的肯定和支持,把小岗村的做法作为范例在各地推广。
时间到了年,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小岗村人创造的“大包干”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生产力的解放让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大包干后的第一个秋天,全队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六倍多,18户农民中有12户收了3万斤粮,油料总产7.5万斤,超过了合作化以来20多年油料产量的总和;社员人均收入元,比上年增长六倍多。小岗村不仅解决了温饱,告别了贫困,在致富的道路上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小岗村人自发创造的“大包干”,是农民的选择,是时代的趋势,突破了思想的束缚,打破了“大锅饭”,突破了二十多年农业停滞不前的状况,闯出了农村改革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全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当年18位“大包干”带头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集体”、“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那张按下手印的托孤“生死状”已成为见证改革开放的珍贵文物,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小岗村也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的标志,名副其实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熔岩地貌狼巷迷谷
凤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精彩的故事,也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地貌。离开小岗村,凤阳花鼓的旋律还在耳边回响,一转眼我们的自驾之旅已经来到了第三站——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作为景区的时间并不长,过去是一片山野谷地,石灰岩溶地貌在亿万年风和水的侵蚀下形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沟壑,像一座天然迷宫,走进去搞不好会把自己走丢了,因此一直以来很少有人造访,少了人类的打扰,这里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据说经常有狼出没,于是有个“狼巷迷谷”这个生动形象的名字。
如今的狼巷迷谷景区是当地林场在恢复清理禅窟寺、禅窟洞的基础上开发的又一处景点,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了解自然地质变迁的杰作,曲折回环的参观路线也颇具探险味道,其中狭窄的地方仅容一人勉强通过。在附近还陆续修建了栈道,把几处景点联通起来,可以和禅窟寺、禅窟洞连线参观。
江淮分水岭,这条自驾黄金线的道路刷上了三种颜色,给一路的风景又增添了几分色彩。离开凤阳县,进入定远县境内,来到凤阳山南麓的黄山水库,我们在桥头停下来。虽然不是什么著名景点,但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风景,路边山坡上醒目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了拍照打卡点,我们看到很多自驾的游客路过都会停下来走走拍拍,自驾游的乐趣之一就在于此。
夜游定远古城
一路自驾一路看风景,每一处都贪恋多看几眼,到达定远县城时天已经黑透了。又圆又亮的大月亮刚刚升起来,中秋晚宴选在定远古城的徽韵楼。甲鱼、大闸蟹、小龙虾、臭鳜鱼,都是这里的拿手好菜,最受欢迎的是香煎虾饼和手工圆子,被我们一扫而光。
这一晚我们住宿在古城边的梅兰亭,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宽敞的房间还有一个阳台,走出去就能看到外面的夜景,远远望去,古城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于是我们放好行李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去夜逛古城了。
定远位于安徽东部,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靠近长江三角洲,古时就被赞为“境连八邑,衢通九省”。定远县历史悠久,战国时,为淮夷之地,秦汉时期属九江郡阴陵、东城县,三国魏晋时属淮南郡。公元年,梁武帝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取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置定远县。隋唐五代时,属濠州管辖。明洪武二年(年),定远县直属中都(今凤阳)。十三年属六部凤阳府。永乐元年(年)属南京凤阳府。清代初年定远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年)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凤阳府。
眼前的定远古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仿古街区,两千多米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融合了当地的将相文化、红色文化、徽商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民居、客栈、民俗体验集中起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一条龙的文旅综合体。特别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红火热闹的夜市不仅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也是本地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特色美食满街飘香,各种游乐项目不仅孩子们喜欢,大人也爱玩。千年古镇,十里长街,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看夜景,逛夜市,品美食,定远古城的夜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定远县有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槐、明朝开国元勋蓝玉、抗倭英雄戚继光均出身于此。这里还是北宋包拯首任知县之地,一座县城走出这么多人物,因此定远也被称为将相故里。
在定远县分布着很多历史遗迹,也流传着很多传奇的故事。相传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时曾避难读书于此,为酬谢藕塘父老和僧人教养之恩,在庙后山巅兴建了七级浮屠,取名“文峰塔”,后人为怀念子伯改名为“令狐塔”。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连,呤诗作赋。定远县城南30公里的二龙乡潭村有一座椭圆形土堆大墓,墓前石碑碑文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提写的对联为:“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伴黄昏。”横批“巾帼千秋”。此外,定远还有中九华寺、金山滴水寺、炉桥古镇等众多古迹,听说在大横山还有一处地质奇观,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自驾前往一看究竟。
定远红石峡,华东罕见的丹霞地貌
自驾来到定远县大横山南麓,去看这一处地质奇观。只见山坡上的岩石呈现出火红的色彩。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加上流水和风的侵蚀,给这片山石刻画出一道道时光与岁月的痕迹。由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在华东非常罕见,在安徽和江淮地区则是独一无二的景观。
红石峡丹霞地貌占地约2平方公里,赭红的色彩和波浪般优美的纹理线条,让这成为上佳的拍照取景地,不需要特别的滤镜,也能拍出美美的照片。如今红石峡的美照已经在网上传播开来,成为定远县一处网红景点,尤其吸引自驾的游人前来打卡。
明光黄寨草场,原生态旷野
离开大横山,继续自驾江淮分水岭,穿过一座座村庄,一片片农田,爬上起伏的山坡,眼前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起来,树木越来越稀少,也不见开垦过的田地,山坡上是自然生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黄寨草场。
印象里华东是田地连片、村庄密布、人口密集的地方,这么大片的土地竟然没有被开垦,背后一定有原因。听当地人给我们讲,黄寨草场因明代南太仆寺在这里设立大黄寨、小黄寨饲养军马而得名。
上世纪60年代,黄寨草场曾经是军马场和种牛繁育基地,作为军马场的用途一直延续到80年代。百万大裁军之后,军马退出历史舞台,这片草场却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经过80年代末的飞播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加上周围没有工业污染,黄寨草场成为华东地区少有的生态草原。
黄寨草场距明光城区约30公里处,总面积公顷,规划开发面积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草场周围有老嘉山、中嘉山、小嘉山、小横山、鲁山、清明山、尖山、杏山、宝塔山等九座山环抱,与跃龙湖交织镶嵌,丘陵起伏,水岸曲折,绿草如茵,野鸟成群,还有牛儿悠闲得吃草、洗澡,一片生机盎然的乡野风景。
黄寨草场并不是景区景点,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除了自驾,几乎没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前往,草场内也没有食宿条件,要到几十公里外面的镇里解决。但这份野生状态的景观正是当今的人们向往的原生态,安徽的坝上,安徽的呼伦贝尔,安徽的千岛湖……各种名称背后,是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