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419385.html

引言

史载崆峒山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处,黄帝亦曾问道于此山。《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括地志》云:“空峒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古西戎地。又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亦有崆峒山,即黄帝问广成子道处。俱是西戎地,又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亦有崆峒山,即黄帝问广成子道处。”所以道家尊称崆峒山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玄鹤在古人眼中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仙禽。晋人崔豹在《古今注·鸟兽》中曰:“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相传崆峒山时有玄鹤出没,在民间故事中也有广成子乘玄鹤得道的传说,后又有玄鹤童子随侍的传说。文人墨客登临游览崆峒山,偶遇崆峒山玄鹤翱翔于碧空,便题诗立碑而记其事,故而在崆峒山上留下了几通关于玄鹤的石碑。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诔碑》中说:“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比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这说明碑文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对于研究相关地域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崆峒山现存的几通关于玄鹤的碑刻进行介绍,并结合相关资料对碑文中描绘的玄鹤特征及其与道教的关系作一简要探析。

一、崆峒山玄鹤及玄鹤碑探析

(一)玄鹤的特征

崆峒山《元鹤碑》与汪皋鹤《元鹤歌碑》中关于玄鹤颜色的记载相同:玄鹤的身体为黑色,双翅为素色,头顶、两足与喙皆为红色。汪皋鹤《元鹤歌碑》中不但有文字说明,还有双玄鹤图为证。《游崆峒山记碑》中记载“果见皂背白腹,口足通红”,说明这次所见之鹤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口与足为红色。玄鹤的形状与神态在《崆峒元鹤记碑》中有记载:“双鹤大于车轮,长素修胫,健融磐空,形色风格与凡鹤殊。”由此可见当时所见之鹤非常大,喙与腿很长,展开双翅翱翔于碧空,无论是颜色还是神态都与常见的鹤有很大的差别。

《游崆峒山记碑》中记载“昂首而双舞者,翅如车轮”,也说明了所见之鹤的特点。早在明代赵时春的诗歌中就有关于玄鹤特征的描述:“元鹤亦丹顶,栖身半云霄。游戏青冥去,欲止风萧萧。唳声彻四远,哀惨不能骄。生子靡他适,多寄崆峒坳。有时栖泾浒,有时舞林梢。高骞防缯缴,深藏远鸱枭。无人记年寿,有客叹扶摇。飘然自情适,焉知松与乔。”诗歌中描述的玄鹤为丹顶,鸣叫声很大,有时在湖中心的小岛上栖息,有时在林木上空翱翔,具有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影响的特征。清龚景瀚《崆峒归看牡丹》诗中也有关于玄鹤的描述:“崆峒昨见鹤飞还,又向芳园看牡丹。

仙鸟名花都如眼,衡途何惜作粗官。”龚景瀚的诗中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芳园看牡丹前一日见玄鹤在崆峒山上空翱翔。牡丹花开于春季,可见玄鹤正是春季出现。这一现象与《元鹤歌碑》《崆峒元鹤记碑》所记时间一致,都在春季。崆峒山遗存下来的众多碑刻只有碑文没有图案,而汪皋鹤《元鹤歌碑》的内容主要由碑文与图案两部分组成,这与其他几通玄鹤碑刻相比则更显与众不同。

这通图文并茂的玄鹤碑刻的图案内容是两只翱翔碧空的玄鹤,两翅平掠,双腿向后上方伸直。右上方玄鹤头部与腿部基本保持平衡,左下方玄鹤向下,两腿伸直向后上方。双玄鹤的周围被云层包围着,由此可见双玄鹤翱翔天汉,直抵云霄,飞得很高。双鹤图占碑刻的四分之三,碑文仅占碑刻的四分之一,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线条柔和,双玄鹤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双鹤周体纯黝,衿膺翮鹬素冠,顶正丹而双足与喙咸绛色,与常鹤殊异之。

大于车轮,长嗉修胫,飞时两翅平掠,无扇瓴鼓翼之概,尤为迥异。”这说明汪皋鹤所见展翅高飞的双玄鹤长嗉,腿也很长,飞翔时两翅平掠,大于车轮,与常见的鹤不同。玄鹤的数量在记载中也不相同,在以上整理的碑文中可知玄鹤的数量多为双鹤。而在《崆峒山志》上卷《物产》中记载:“元鹤栖东台岩洞之中。丹顶皂身,白腹朱喙。跹老者色深黑。鹤之出无时,春夏之交雨霁风和,或二,或三四,多不过七。按浮邱伯相鹤经云,鹤生十六年小变,六十年大变,千六百年形定。

又云,寿二百六十岁色纯黑。”l可见世人所见玄鹤出现的数量主要为双鹤,有时三四只,最多时超不过七只。年在香港《大公报》《甘肃日报》中刊登了游客在登山途中有幸拍摄到崆峒山玄鹤照片,在当前人们所见的玄鹤中,以灰头鹤的数量居多。综上所述,崆峒山玄鹤的种类并不单一,有身体为黑色而头顶与足皆为红色的鹤,也有背部为黑色而腹部为白色的鹤,还有灰头鹤且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碑刻及诗歌记载,崆峒山玄鹤出现的时间在春夏之季。

崆峒山玄鹤的形状像车轮,很大,数量也较多。这些关于玄鹤的碑刻皆是清代人刻立,足以说明在清代崆峒山的玄鹤出现的次数较多,也说明了立碑记事在清代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更是一种风尚。

(二)玄鹤与道教的关系

玄鹤是崆峒山道教的仙禽。卿希泰认为:“道教名山之区别于佛教名山,即在于它被赋予了神仙仙境的内容,由此决定它的人文景观必具有浓厚的神仙仙境。”《游崆峒山记碑》记载:“且云山而以崆峒名者多矣,唯有元鹤者为真。东台之上洞实存焉,但人以见其飞为幸,因以不能必见其飞为憾。”崆峒山东台悬崖绝壁上有一直径约2米深不知底的洞,这就是崆峒山玄鹤洞。

自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帝尧甲申年曾出现双玄鹤,从此之后屡见于世。《崆峒山新志》记载了关于玄鹤的传说:相传,玄鹤本来是广成仙子座前的仙童,由于他常跟真仙打交道,所以也学会了点化飞腾的本领。广成子在崆峒山修道时,他沏茶用的水是龙门洞的圣水,由白鹤童子负责为他取水。

渐渐地,白鹤童子对看护龙门洞的龙女产生了爱慕之情。一次,白鹤童子和龙女待得久了,同时他看到了带回的水中带有俗气,于是广成子非常生气,罚其在洞中面壁思过,修养真性。然而,白鹤童子和龙女屡犯错误,最后被广成子用道术变成了玄鹤,久居玄鹤洞。玄鹤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仙气,世人一致认为它是仙鸟,具有长寿、悠闲、自由、安静等特征。

“玄鹤,仙禽也。世居崆峒之东岩洞中,顶冠丹砂,缁衣元裳,翅如车轮,翱翔云表。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与闻至道。帝尧甲申年有双元鹤,至是屡见于世,历今已四千九十余年矣。故亦得附于列仙云。”全国名为崆峒山者有好几处名山,而平凉崆峒山是道教圣源之名山,既有玄鹤栖息,又有史载笄头山,可见玄鹤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结语

玄鹤与玄鹤碑刻是崆峒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皆出自清代人之手的玄鹤碑刻,从内容来看相同,都是记载了玄鹤出现时的神态及动作以及颜色。从碑刻的价值而言,玄鹤碑刻具有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史料价值、书法价值;从立碑的目的而言,都是为了立碑记事,为了记载崆峒山玄鹤出现的时间及相关内容。

由此可知,清代立碑记事盛行,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风尚,并且这种文化被继承与发扬,崆峒山玄鹤碑刻于年再次刻立于兰州白塔山碑林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也是玄鹤与道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一种途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