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5日讯年12月,烟台市新一轮第一书记集中报到驻村。一年多来,广大第一书记聚焦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乡村振兴施工队、为民办事服务队,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即日起,烟台日报开设“在希望的田野上”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典型事迹。今天刊发第1期《李刚:公里跑出的致富路》。
5月4日,李刚到蓬莱区刘家沟镇吕家沟村任第一书记的第天。
谷雨过后,雨生百谷,李刚抓住时节,正在大棚里与村民春剪。他身后,个阳光玫瑰葡萄大棚与山峦层叠相融,勾勒出一幅万物生长的春日画卷。
一年的时间,究竟如何让一个“穷山沟”,变成“创优村”?
答案就在吕家沟村。
吕家沟村原是“脏乱差”村,李刚到任后,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办实事、解难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提质村居基础设施,创新基层综治融合管理模式,完成了从“脏乱差”到“创优”的跃升嬗变之路。
如今,李刚早已“驻”进了百姓的心里,用心、用情描摹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第一书记为民的情怀与初心。
村里有了“主心骨”
吕家沟村有户人,余亩山耩薄地,近一半处于撂荒状态,是实实在在的“穷山沟”。
李刚第一次走进吕家沟村支部大院。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眼前荒凉的一幕,李刚内心“咯噔”一下,心里沉甸甸的。
“这样的‘烂摊子’,从哪下手?”李刚向自己抛出这一问题。“就从村‘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残疾病弱群体开始。”随后,他挨家挨户走访,坐上村民家的炕头,摸清吃透村里的情况,把村民的诉求,一条条记在“民情日记”上。
“先治软,后治乱,再治穷。”心中有蓝图,李刚开足马力。
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挑灯夜战,李刚迅速拟出一份改造方案,在组织部门支持下,仅一个月时间便修缮了便民服务厅、议事小屋、党员活动室等十大功能室,村级办公场所成为“红色地标”。
班子软怎么办,李刚带领村“两委”干部建章立制,对10多项工作流程梳理再造,严格执行坐班值班制度,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实现“全年不打烊、群众不跑空”。面对人心涣散的问题,李刚把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作为“硬杠杠”,每月10号组织党员参加环境整治、走访慰问、义务植树……
一年来,累计解决群众难题余件。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李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效成为村民的自觉,才是村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坚持调整优化农村基础网格,李刚按照镇党委推行“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村庄治理新模式,率先在本村内建立“行政村-村民小组-街巷网格”网格体系,选举了网格长、街巷长,让党员精准服务村民,实现了“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
有了自治,还要“智治”。从智慧社区得到启发,李刚让智能化“加持”基层治理,建立起村庄三维模型,研发党建引领基层综治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设置了村情之窗、党员之家等功能板块,应用于党务、村务、政务管理,方便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他带村民“壮筋骨”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从穷到富,只有搭上“快车道”,才能实现逆袭。
多年工作经验告诉李刚,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帮扶只是输血,能解一时之急,如何激发发展活力、留下一个产业、一种精神,才是村庄长远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让问题倒逼思路,面对种植结构单一、果树品种老化等问题,李刚带领村“两委”干部核底数、查资料、跑市场,广邀农业企业、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经过反复探索,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
为争取合作,经过多轮洽谈,最终与烟台佳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整合流转村内亩闲置撂荒土地用于项目建设。该公司建设了个高标准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同步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建的4个种植大棚一并纳入管理范围,提供苗木订购、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技术指导、劳务服务、市场开发、品牌打造等“十统一”全过程服务;与江浙地区有关销售平台、大型商超签订保底直销协议,确保价格稳定、销售不愁。同时,合作社还与烟台佳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规定合作社经营管理过程中除高端技术工种外,普通劳务用工均要聘用吕家沟村及周边村村民。
从“分散种植”到“统一经营”,通过土地租金收益、葡萄大棚直接收益、劳务输出收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但让吕家沟村找到了富民强村的着力点,更通过“社企联动”蹚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据初步预算,基地每年使用劳动力至余人次,仅劳务收入,就能为村民带来70余万元收益。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面对合作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李刚的格局和视野也更加开阔。“下步,将以葡萄基地为中心,积极融入东方海岸果谷建设中,打造5公里花海漫步道,把旅游、采摘、研学结合起来发展,让游客走进来的同时,再把我们的好产品带出去。”李刚说。
他成了“村里人”
老百姓的口中一直在夸赞着李刚到村来的变化:按照“一轴三区十工程”的工作思路,村内完成“进村路+村内路+上山路”水泥硬化、沥青罩面2.4万平方米,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沥青覆面、铺装到户,上山主路全部完成水泥硬化;铺设草坪0余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多株,新上庭院式路灯10盏、太阳能路灯40盏,安装监控20多个,建设儿童游乐场1处、藏书多册的农村书屋、锣鼓齐备的老年活动中心,一年来,先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50余场次……
“我们村现在越来越像城市了,已经连续好几个月被评定为环境整治‘蓝牌’村。”村民吕振顺难掩内心的骄傲。
一次次完工,让李刚看到变化,感受到信心。可背后,是眼前的艰难,和脚下的奔波。
“最难的,就是争取资金和政策。”李刚坦言。一年多的时间里,围绕村庄建设和长远发展,李刚整理了40多份申报材料,自驾车跑了公里。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记录了厚厚两大本“民情日记”,也收获了略带调侃的绰号“破烂书记”:李刚无意中听说安香曲家村用废弃沥青渣铺设山路,他放下碗筷,赶到安香曲家实地察看铺装效果,随后争取到多吨废弃沥青渣;回烟台路上途经塔山北路,发现有修道更换撤下来的道牙石、道板砖,他立马转头赶往市城市管理局争取;得知山海路修建高架桥有更换路灯撤下来的灯杆,李刚立马驱车出发了……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建设果品集中分拣区、农用车停车场、村史馆、墙体粉刷、彩绘、浆砌排水渠、硬化山路、绿化提升、景观打造……李刚正在为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马不停蹄、一项一项推进着。
为了吕家沟村的发展,年以来,李刚将民生福祉挂心间,累计争取政策资金和企业投资余万元。
眼下的吕家沟村变美变靓了,可当初来村的李刚却愈发像一位“村里人”——光着脚丫趟泥路,掀起汗衫擦汗,拎起水壶畅饮,学会了抹枝修剪,懂了水肥一体化操作,他早已融入了吕家沟村,“驻”进了百姓的心中。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这个清晨,李刚又走上了乡村振兴的一线,他心中始终牢记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第一书记的担当、初心与情怀,团结带领群众一起,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创造心中的美丽乡村。
YMG全媒体记者慕溯
责任编辑:纪春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