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血战结束了,万余人的明朝南方援军全军覆没,辽阳,这座明朝辽东地区的首府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后金军队的刀锋之下。年的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的军队由沈阳向辽阳方向进攻,到第二天午时,后金军已经抵达了辽阳城的近郊,也是在同一天,辽阳城内的明朝守军开始出城反击。

明军边军。

《满文老档》记载说“十九日午时,抵辽东城,渡城东太子河渡口。队尾尚未渡完,即有侦卒来报:见城西门外,征尘腾起。复令侦卒往探,见明张、朱、李、侯四总兵官之四万兵,已出城列阵。我兵整兵进击,明军前来迎战。遂败迎战之兵,追杀六十里外,至鞍山地方。是夕破敌,至晚还师,围辽东城驻营”对比《明熹宗实录》有关这次反击的记载“先二日,奴过代子河向辽阳,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皆登埤。应泰出城督战,留铨居守,奴薄城攻西门不动,次日应泰见奴却,易与趣兵出战以家丁号虎旅军者助之,分三队锋交而败,余卒望风奔窜,奴仍入旧营”可见,这次反击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不过《满文老档》省去了后金军攻打辽阳西门失利的情况。

长城沿线出土的明朝军刀。明军骑兵。

《三朝辽事实录》不仅距离辽阳之战的时间最近,而且记载得更为详细。王在晋在书中记载说:年的三月十九日寅时到巳时,后金军队已经渡过代子河,明朝辽东经略袁应泰督率总兵李秉诚、总兵朱万良、总兵梁仲善、总兵姜弼、副将周世禄出战,后金军出动正黄旗军分七队来迎战,两军相交,只打了两阵,正黄旗兵就被击溃,于是明军乘胜追击。

明军。

结果此时,后金军又出白旗,青旗,红旗三路兵,青旗应当是正蓝旗兵。三路后金军火器齐发,明军“稍败”后撤,后金军趁机反击大败明军,而在这一天的巳时,后金军乘胜发兵攻打小西门,城上炮火猛烈,后金军被打退,攻城以失败告终。攻城失利之后,在这一天晚上,后金军在城外的教场以及辽阳城的东面,西面,北面都扎下营垒,到此完成了对于整个辽阳城的合围。二十日,后金军中叛变的明军炮兵拉着炮车过河,在城东扎下阵地,然后“次日尽锐环攻发炮”,用火炮猛轰再次出城反击的明军,明军又一次失利。

明军官兵。

《满文老档》对明军的第二次反攻有详细的记载“明步兵三万扎营布阵,列枪炮三层。我兵呐喊进击,后立之明骑兵,率先溃逃,其步兵仍不退。於是,随诸贝勒之精兵,从容列阵,呐喊奋射而进。明步兵退,望城而奔。明人马落入城东门外壕水中,死者堆积”这里并未提及叛变炮队的功劳。击退了明军第二次反攻之后,后金军乘胜攻打东门以及小西门,城上的明军用火箭乱射,后金军被烧死甚多,一直到申时,城上的明军窝棚以及明军军马草料场突然起火,驻守的川兵大多数都被烧死,明军发生混乱,眨眼之间小西门已被此前混入城内的后金奸细控制,并且打开了城门,后金大军就这么冲入了城内。

明军步兵。

袁应泰见城门失守,急令监军牛维曜冲出城准备组织各营兵反击,牛维曜在途中就遭到袭击,身中一刀一箭,落水而侥幸不死,到此时,他发现明军已经全线崩溃,城内是火光冲天,上万名惊慌失措的明军残兵以及无数的男女老幼从城中逃出,牛维曜根本无法成功组织起来任何有效的抵抗,也无法冲回城内向袁应泰复命,被人流裹挟而去,一部分后金军仍不放过这些已经毫无抵抗能力的逃亡者,一直尾随追杀直至鞍山,这才作罢。

明军骑兵。

辽阳有两万余守军,朱万良、姜弼等人在浑河败退之后,所部也退至辽阳一带,所以直到辽阳战役开始之时,辽阳方面的明军人数可能在三到四万之间。所以,城内的秩序崩溃之后,仍有大量的明军官兵滞留在城内,这些人绝不投降,和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明军步兵。

《满文老档》记载“是夜,城内明兵执烟火战至天明。翌晨天明,整兵列盾大战一次,城外之军,登城增援,沿城逐杀”城内的明军士兵一直抵抗到3月21日天明,直到天明之后,努尔哈赤又“整兵列盾大战一次”城外的后金军也依次登上城墙,沿着城墙清理明军残部,最终才彻底攻陷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举刀自尽,辽东巡按张铨、辽阳兵备道何廷魁、开原兵备佥事崔儒秀、总兵朱万良都战死在城中。这样一场血腥而激烈的战斗过后,城内的残余人民,就只能“自愿雉发”了,然后“阖街横拉绳索,上悬赤幡,备轿二乘,其一设虎皮,一设软垫,前来迎汗”,从前有人问,为啥明军降兵、辽东百姓愿意被后金政权所驱使,这就是原因:“自愿”剃发之前肯定会有一场血腥的战斗,要不然怎么让芸芸众生“自愿”呢?

明军大刀。

3月21日中午,后金君主努尔哈赤进入辽阳城,暂时住在袁应泰的衙门之中。我们或许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命大汗的大轿子经过辽阳城的街道的时候,辽阳城的街道上除了仍然没有打扫掉的明军尸体以及瑟瑟发抖的残余人民之外,肯定少不了一些衣装华丽,神情得意的阔佬们,之前在城中放火的人,大概也是他们的家人“而民家多启扉张炬若有待,妇女亦盛节迎门,或言辽阳巨族多通李永芳为内应,或言降夷教之”他们可能认为“肉食者,到哪里都是肉食者,不过是换个发型,换个君主效忠而已”。

女真骑兵。

然而,后金军又一次亮出了屠刀“驱士民出城恣行屠戮”自此之后“广宁宁前数百年土著咸西徙,自塔山至闾阳相距二百余里,烟火断绝矣”在后金军即将开始屠杀的时候,有一位老书生奋起反抗,击伤数名后金军,最后居然带着自己的家人和数十男女平民成功脱险。

后金军。

可以说,辽阳的沦陷加剧了明朝在辽东统治的崩溃,大量的溃兵和流民蜂拥而向山海关,数量达到十几万人之多。而在辽阳战役之中,明军的表现其实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说人数的差距没有之前那么悬殊,但朱万良、姜弼、李秉诚等人的部队毕竟是浑河的败军,所以事实上辽阳守军相比于后金军仍然处于绝对劣势的状态,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依旧是实力问题。但在这种状况上仍然能首战获胜,击溃正黄旗兵,已经实属不易,而后金军屡次进攻城墙也没有占得什么便宜,最终获得胜利还是依靠着缴获的明军火炮以及叛变的明军炮兵,还有辽阳城内的内应。但无论依靠什么,赢了就是赢了,后金军在辽东战场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明军步兵。

年3月21日,辽阳沦陷。自洪武二十年(公元年)开始,明朝在辽东的稳固统治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到这一天结束了。当然了,稳固统治结束了并不代表明朝的势力就此退出了辽东,自此之后,直到年,明朝又和后金政权在辽东持续拉锯了20多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