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外蒙古军队来势汹汹,势要侵占中蒙边界北塔山要塞。
结果中国边防军直接强势反击,打得对方落荒而逃,结局可谓是大快人心!
这就是北塔山血战的故事,也是中国与外蒙的唯一一次交战!
在20世纪初,外蒙就想伺机寻找机会摆脱清政府的管辖,只是碍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实力收拾它,所以只能一再观望局势,
年11月,外蒙在沙俄的帮助下,成立了大蒙古国,而此时的清政府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更是无暇处理外蒙古问题。
清朝的蒙古贵族
为了拿回外蒙的控制权,北洋军政府在年6月13日,任命徐树铮将军为西北筹边使,经略蒙古事务。
他利用外蒙各部落首领之间的矛盾为突破口,武力介入,成功将外蒙的控制权夺了回来。
但好景不长,年,在苏联的撺掇下,外蒙正式更名为蒙古国。
有了苏联的撑腰,外蒙更加有了底气,甚至还把触手伸向了中方边境。
徐树铮将军
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大多是二战后的成果分配,但是这时“三巨头”却把中国排除在外。
为了摸清他们的目的,蒋介石派宋子文前去苏联打探协定内容,并且向苏方透露出愿意建立友好关系的讯号。
而蒋介石为了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接受了苏方的条件:承认外蒙古为独立主权国家,这也为外蒙意图染指北塔山提供了根本条件。
被迫承认外蒙独立后,蒋介石政府一直采取消极态度对待,不仅没有同外蒙建立外交关系,就连边界也没有明确划分,直接为之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而外蒙正式看中了这点,开始在北塔山一带蠢蠢欲动,测试中国的反应。
北塔山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是新疆北部连接阿尔泰山的唯一通道。
一旦蒙古国吞占了北塔山,就能利用这个地方,侵入新疆的镇西和奇台两个要地,打开新疆门户,长此以往后果只会不堪设想。
奇台县
年5月开始,外蒙军队开始在北塔山地区频繁活动,但当时的国民党忙着对付解放军,实在分身乏术。
于是就要求新疆地区的负责人,在不进行主动挑衅的前提下,自行判断北塔山的局势。
由于蒋介石的命令约束,负责新疆军事的宋希濂,只能派遣骑兵,加强对北塔山地区的巡逻力度。
然而不久后,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部队骑兵在巡逻时,意外发现北塔山地区有外蒙军建立的弹药库。
宋希濂
听到消息后的宋希濂一惊,明白外蒙军准备出手了,一场难以避免的军事冲突即将到来。
于是,他赶紧安排新疆骑兵第五军下属的一个骑兵连,进驻北塔山。
骑兵连的连长马希珍在收到命令后,立马组织起官兵赶赴北塔山。
而他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对当地的地形了如指掌,外蒙军面对的,只能是中国军人的痛击。
骑兵连连长马希珍
一进北塔山,战士们就立即开始修建工事,构筑防御阵地,并且监视敌军的动向。
不过对于中方军队的异动,外蒙那边全然不知,就好像已经把北塔山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一样。
在5月18日那天,外蒙军队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不带丝毫警惕,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北塔山南部。
与之随行的,还有大量的牛羊马匹,嚣张的样子惹得中方守军怒火中烧。
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马希珍直接抓走了2名进入中国境内的外蒙士兵,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新疆警备司令部,等待下一步指示。
然而,还没等来上级的指示,蒙古国就贼喊捉贼,6月2日,中国守军阵地迎来了两名不速之客。
他们是外蒙军派的代表,到此的目的是向中方索要被抓的士兵。
但这两人的言词极为放肆,不仅没有为擅闯边界表示歉意,反而扬言北塔山是蒙古国的领土。
中方军队非但要立刻交出之前抓获的2名外蒙士兵,而且必须在24小时之内撤离,否则后果自负。
显然,这个要求完全是痴人说梦,中国守军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
于是,外蒙代表开始恼羞成怒,双方吵得面红耳赤,但依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所以,马希珍就只能继续向上级汇报,但一边的外蒙军完全等不及了,直接主动挑起了冲突。
6月5日,蒙古国动员了1个骑兵营的兵力,在5架战机的掩护下,向北塔山守军发起猛攻。
有了空中力量的加持,外蒙军嚣张至极,趁着守军阵地被轰炸的时候,一路冲到了阵地口。
而守军并没有被轰炸吓退,马希珍带着众战士奋起反抗,成功抵住了敌人的攻势。
另一边,得知此事后的宋希濂,决定派遣骑兵第一师第二团增援马希珍,同时还抽调了一个汽车连,为北塔山守军运送物资。
与此同时,所有新疆地区的驻军都警惕了起来,准备随时介入冲突,控制局势。
并且,为了确保打赢外蒙军,马希珍还找来了乌斯满,出于利益考量,对方也答应派人帮忙。
不过这个乌斯满,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当地恶贯满盈的悍匪,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投靠过外蒙和苏联,如今却反目成仇。
乌斯满出生于柯克托海附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中,在马背上生活的他,从小就精于骑射,练出了一身的胆量。
长大后的乌斯满,起初只能靠贩卖牲畜讨生活,但不久后,他参加了当地牧民私自组建的反抗武装,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年4月,乌斯满带领40余名同乡回到老巢当起马匪,从此昼伏夜出,在草原上到处劫掠,为祸一方。
乌斯满地频繁活动,还吸引了外界势力的目光,早就对边疆垂涎已久的外蒙古和苏联,纷纷向他递出橄榄枝,答应用牛马和毛毯来交易武器。
于是乌斯满的势力大增,不仅派出手下,到处强迫牧民入伙,而且一些饱受欺压的小部落也慕名前来投奔。
随着名气与日俱增,乌斯满还获得了“巴图尔”称号,意思是英雄、勇士。
乌斯满照片
当然,他的嚣张也引起了官方的忌惮,年3月,在多次劝降乌斯满都遭到拒绝后,新疆省军派出精锐的骑兵部队前来讨伐。
结果出乎意料,乌斯满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带着手下竟然将他们打得大败。
此后官方虽然多次派兵征剿,却都未能消灭掉这支地头蛇。
但随着野心的不断膨胀,乌斯满越来越不满被外蒙和苏联利用,最终竟然和对方闹翻了,转而投靠了国民党。
其实,在中蒙交战爆发前,北塔山地区就是乌斯满的地盘之一,他曾带领手下和外蒙军多次发生冲突,北塔山周围出现大批蒙军的消息,也是他派人通知官方的。
此时官兵主力已到,还请他帮忙,乌斯满自然是满口答应。
他还声称自己熟悉外蒙军的战法,对方要是再敢来犯,自己到时必会鼎力相助,一举将他们打败。
6月7日,中蒙两军开始正面对抗,外蒙军队急欲报仇雪恨,所以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就在中方守军咬牙艰难抵抗时,乌斯满率领着大队骑兵终于赶到,在北塔山北部的山腰上同外蒙骑兵部队展开激战。
不得不说,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不仅有效打击了外蒙军侧后的防御缺漏,同时也稳住了中方守军岌岌可危的左翼安全,给整个战场局势带来了巨大变化。
乌斯满骑兵的战力也相当骇人,提上砍刀,遇见外蒙军就砍,不光重创了敌军,在打完后还洗劫了敌人的物资和军马。
至于他们的首领乌斯满,也是打得凶狠异常,先是率领百余名手下骑着马冲向外蒙军。
激战几小时后,他又单人匹马地突然闯进对方的重机枪阵地,举着马刀左劈右砍,霎那间就砍死外蒙的两名机枪射手。
然后凭借着精湛的骑术,甚至不用下马就抢到了一挺重机枪,最后全身而退。
但是外蒙军并没有被打怕,调整后,又再次向守军阵地冲来。
这一次他们来势汹汹,直接冲进了阵地,但遭遇了战士们的顽强抵抗,一来二去,外蒙军没能成功占领阵地。
但他们仗着有苏制武器的助力,第二天又向守军阵地发起猛攻,而守军逐渐感觉到有些吃力,但仍然拼死反抗,击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
随后,援军赶到,同守军一起向敌人发起反击,喊杀声吼得震天响,外蒙军见到这阵仗,果断认怂,一路撤退到北边的一处高地上。
然而,守军并没有打痛敌人,所以外蒙军依然不肯罢休。
6月8日,外蒙军在休整过后,再攻北塔山,好在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国军派来增援的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二团,已经陆续赶到。
于是外蒙军越战越乏力,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常常被守军方面吊打。
守军利用地势优势,搬来巨石,等到外蒙军到达半山腰的时候,就趁机滚下巨石,所有敌军躲闪不及,被碾得人仰马翻。
等到敌军到达守军阵地的时候,早已筋疲力竭,只能成为守军战士的待宰羔羊。
更让敌军感到惊讶的是,因为他们常年在边境地区为非作歹,已经招来附近牧民的不满。
身强力壮的牧民也加入到反抗队伍,打得他们四处逃窜。
几天的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20余人,军马伤亡10匹,外蒙军队遗弃在北塔山的尸体多达30多具。
除此之外,守军方面的收获颇丰,缴获了1门小炮,3挺轻机枪,20余支步枪,2把手枪,1部电台,1块怀表,数面军旗,以及文件和地图等。
但对于蒙古国来说,真正的噩梦还未结束。
在交战中,守军缴获了一份绝密作战命令,知道了外蒙进攻北塔山是早有预谋的。
随后,马希珍将战斗情况整理成文,和缴获的命令一同送到了新疆警备司令部。
这让蒋介石有了借题发挥的资本,分别向蒙古国和苏联提起抗议。
国民政府称,袭击北塔山守军的几架飞机,皆是来自于苏方,这个惊天消息导致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因此虽然没有实际证据,但也给苏方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苏联不得不公开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此事。言下之意,就是彻底放弃了对北塔山的不轨企图。
不过在北塔山事件之后,苏联也彻底放弃了同国民党的往来,停止向中国派遣大使,直到新中国成立。
苏联与国民党
至于当事人蒙古国,也受到了惩罚,本来按照联合国规定,蒙古国要想申请加入,只需等到一年观察期满,也就是年7月后,就能顺利实现。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方代表以“北塔山”冲突为由,指责蒙古国的入侵行为,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各国一起抵制。
在铁证面前,蒙古国百口莫辩,8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表决,拒绝了蒙古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联合国大会
对于这一个结果,蒙古国十分不愿接受,于是为了报复中国,在8月23日,又再次挥兵直入北塔山。
但是,中国守军在之前就看出了他们的想法,早有准备,不知天高地厚的外蒙军的几次进攻全部失败,还被守军打得落荒而逃。
几番较量之后,蒙古国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完全不足以撼动中方,于是选择了撤军。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后外蒙古终于明白:
新中国已不再是曾经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一旦再次进入北塔山,自己将走上一条不归路!
参考资料:
《揭秘外蒙民族起源》
《浅析对北塔山事件的认识》
《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
《“北塔山事件”舆论潮背后的博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