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作者:卫斯

一、奇台县北塔山阿艾提沟岩画“套马图”

北塔山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外蒙古草原自杭爱山通向准噶尔盆地的必经通道。同时也是从阿尔泰山南下天山往北奇台绿洲及巴里坤盆地的通道。北塔山是译名,在汉文史藉中曾被译为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等名。北塔山地理位置在:东经91°6′,北纬45°00′18″;海拔高度至.2米。

套马图:在奇台县北塔山牧场以东8公里处的阿艾提沟。该沟大致东西走向,由沟口至沟内约一公里多路,即可见沟右侧一褐红色峭壁,其岩壁高约5米、宽2.6米,。凿刻着一幅巨幅岩画。近前一看,满壁皆是野马,情态各异。画面上密集地刻绘了大小十五匹马、三只大角羊、一峰骆驼、一条犬、一座冬屋。其中最大的一匹马身长90厘米、高44厘米;可以看见很短的鬃毛。大马位于画面右边,大马之上的小马身长11厘米、高7厘米。右边最上的一匹马身长16厘米、高14厘米。中间一行马群有六匹,马群最上面是一条犬,其身长15厘米、高8厘米。马群中间从上往下数第四匹马与第五匹马之间有一只大角羊,其身长12厘米、高8厘米。此行马群的尺寸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匹马身长16厘米、高14厘米。第二匹马身长23厘米、高16厘米。第三匹马身长12厘米、高16厘米。第四匹马身长16厘米、高10厘米。第五匹马身长10厘米、高6厘米。第六匹马身长11厘米、高6厘米。紧挨此行马群的左边自上而下有四匹马,它们的尺寸依次为:第一匹马身长17厘米、高11厘米。第二匹马身长18厘米、高14厘米。第三匹马身长16厘米、高17厘米。站人的马身长20厘米、高17厘米;马上人高12厘米、宽15厘米。画面左边还有两匹马,其靠上的一匹身长17厘米、高15厘米。靠下的一匹身长15厘米、高19厘米。一峰骆驼:身长16厘米、高10厘米。最左边的一只大角羊身长16厘米、高15厘米。左下偏右的大角羊身长17厘米、高12厘米。画面上有十二匹马,头皆朝西,有一人立于马背之上,此马头朝东,马无鞍;此人两臂屈伸、双腿叉开、上身前倾、状若套马;形象生动之极(图二百零六)。

这幅作品的发现,其重要价值在于:证明在古代我国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卡拉麦里山、北塔山一带就是野马栖息、生存、繁衍之地。苏北海先生在研究这幅作品时指出:“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潜入我国准噶尔盆地东部捕捉野马,自我标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野马的人。年德国拥有庞大动物园和马戏团的哈根贝克吉贝德福大公雇用格里格尔等偷越我国国境,在从科布多到卡拉麦里山一带戈壁丘陵间,捕捉野马驹52匹。然后将野马驹用绳子连接起来,经过11个月的长途跋涉回到汉堡,除沿途死亡者外,幸存下来的只有28匹。被带到欧洲各地巡回展览,从此震动了世界各国,野马被各国珍视为动物界的‘明星’。自此各国人员纷纷偷越我国国境,潜入卡拉麦里山一带猎捕野马,以至于到20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西北地区野马以被捕杀殆尽。而阿艾提沟巨幅野马岩画的发现,足可证明在天山、阿尔泰山之间准噶尔盆地东部是古代野马极为繁盛的地区”(见苏北海:《新疆岩画》页)。

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叶尔哈巴克岩画

二、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库甫沟岩画“追驼图”、“鹿羊对峙图”、“放牧图”

库甫沟岩画位于北塔山牧场北约五公里的库甫沟内,沟内有一条山溪,岩画分布在沟西两公里长的岩壁上。

追驼图:在北塔山牧场以北五公里多的库甫沟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两个人、两峰骆驼、一只大角羊。大角羊位于画面右边,身长32厘米、高40厘米;人,圆头、印欧人种,与骆驼都刻于画面左边,其中一个子较高的人身高17厘米、宽10厘米;较低的人身高13厘米、宽8厘米。上面的一只骆驼身长20厘米、高15厘米;下面一只骆驼身长23厘米、高15厘米(图二百零七)。

画面描绘的内容是:有两只野骆驼和一只大角羊正在山坳里吃草,两个赤手空拳的人路经此地,便异想天开地追捕起了骆驼,尽管两人一左一右奋力追捕,骆驼还是不顾一切的朝前奔跑。大角羊乘机朝另一方向逃去。

鹿羊对峙图:在北塔山牧场东北约5公里处的库甫沟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鹿和四只大角羊。其中大鹿身长40厘米、高17厘米;和鹿对峙的大角羊身长30厘米、高30厘米;靠近鹿首、画面中间的一只大角羊身长16厘米、高11厘米;左上角的大角羊身长17厘米、高13厘米;右上的小大角羊身长14厘米、高8厘米(图二百零八)。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羊鹿混放过程中,羊和鹿为争食牧草,所发生的抵角斗架现象。不过,鹿和大角羊都是善良、温顺的动物。在一块吃草、玩耍、甚至斗架并不会发生什么危险。这幅作品的创作,是古代艺术家深入体验生活的结果。

放牧图:在库甫沟一块高2.2米、宽4.6米的褐色砂岩上,凿刻着十五只大角羊、两只鹿、一个牧人、一条牧犬、三个印记。牧人位于画面左侧偏下,牧犬在画面中底部偏右。现将画面自右而左分成三组:右面一组为四只羊,其尺寸依次为:1、身长30厘米、高26厘米;2、身长25厘米、高23厘米;3、身长37厘米、高25厘米;4、最上面的一只羊身长25厘米、高26厘米。中间一组包括七只羊、一只鹿、一条犬、一个印记。自右而左大角羊尺寸依次为:5、身长20厘米、高19厘米;6、身长28厘米、高20厘米;7、身长16厘米、高15厘米;8、身长19厘米、高16厘米;9、身长20厘米、高11厘米;10、身长11厘米、高8厘米;11、身长15厘米、高7厘米;12、大鹿身长25厘米、高32厘米;13、牧犬身长20厘米、高14厘米;14、印记宽12厘米、高24厘米。左面一组包括四只大角羊、一只小鹿、一个牧人、两个印记。仍自右而左,大角羊尺寸依次为:15、身长26厘米、高32厘米;16、身长13厘米、高13厘米;17、身长19厘米、高20厘米;18、身长23厘米、高20厘米;19、小鹿身长18厘米、高15厘米;20、牧人高16厘米、宽18厘米;21、大印记长27厘米、高35厘米;22、小印记长12厘米、高12厘米(图二百零九)。

有学者指出:右面一组四只羊是后刻的(见迟文杰:《昌吉州岩画的初步考察与研究》《新疆文物》年3期)。苏北海先生认为这是一幅狩猎图。他把画面上人手中拿的东西看作是武器,把牧犬看作是猎犬。斯认为这是一幅放牧图。其理由有三:〈1〉、从画面上看,无论是大角羊还是鹿与犬,皆头向一致朝前奔,犬对羊或鹿无攻击迹象,可以说是随群而行、起保护作用,此犬像是牧犬。〈2〉、假如画面左侧偏下刻绘的是一个猎人,也不管他手中拿的是什么武器,既然是狩猎,他的助手猎犬、就应该和他相互配合,而不是离他很远,去单独捕猎。画面上犬在畜群的右侧稍前,人却在畜群的最后边,二者相距甚远。不符合常规下猎犬在捕猎时与人相互配合的特点。〈3〉、就画面上人的姿态和手中所拿的东西来看,首先肯定他手中拿的不是弓箭,也不是什么武器。此人双脚叉开,右臂伸展,左手似执一条软鞭甩后折回形成了一个圈。从他面朝最后一只羊所作的姿态来看,倒像是吆喝驱赶这只羊快走。所以,斯认为这是一幅放牧图。

奇台县北塔山库甫沟岩画·猎鹿图

关于北塔山岩画的作者,调查者认为:阿艾提沟“套马图”与古羌人有关;库甫沟“追驼图”、“鹿羊对峙图”、“放牧图”与铁勒、突厥人有关。

三、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叶尔哈巴克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叶尔哈巴克岩画位于北塔山牧场西北方向十多公里的叶尔哈巴克,原系铁力根、克兰拜等的冬牧场。在冬牧场中间有一道山梁矗立着一垛长墙似的嶙峋岩石,岩画就凿刻在这些岩石上。

狩猎图:在一块高1.53米、宽6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猎人、一峰骆驼、六只大角羊。猎人双手各握一把短刀(或是一把短剑),身高15厘米、宽16厘米;骆驼身长17厘米、高10厘米;六只大角羊尺寸分别为:猎人背后的大角羊身长15厘米、高13厘米;画面左边上面一只身长13厘米、高12厘米;第二只身长12厘米、高10厘米;左下一只身长12厘米、高10厘米。右下两只大角羊,上面的一只身长14厘米、高10厘米;下面的一只身长13厘米、高12厘米(图二百一十)。

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是:一群北山羊和一只野骆驼正在山坡上吃草,从草丛中突然跃出一位双手各持一把短刀(或短剑)的猎人,直接冲向行动迟缓的野骆驼,大角羊见状皆四散逃离,猎人拦住了野骆驼的去路,用短刀准备朝野骆驼刺去,野骆驼为了躲避猎人短刀的刺杀,歪着脖子把头仰的老高。画面显得真实生动。

放牧图:在一块高1.35米、宽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人、一只狐狸、四只大角羊。牧人高13厘米、宽12厘米;牧人脸面前的大角羊身长12厘米、高10厘米;中间的那只大角羊身长13厘米、高9厘米;右下角大角羊身长9厘米、高9厘米;左下角大角羊身长13厘米、高10厘米;牧人身后、其右侧的一只狐狸身长13厘米、高6厘米(图二百一十一)。

这幅作品苏北海先生认为是一幅狩猎图,他把画面人物手中拿的圈状形物体当作武器,指出:“画面上猎人拿着武器追击大角羊和狐狸,使得整个画面都在动,大角羊和狐狸都在向各方逃奔”(见苏北海:《新疆岩画》页)。斯认为这是一幅放牧图,画面人物手中所拿圈形之物乃软鞭折回形成之物状,与库甫沟放牧图牧人手中的鞭子一样,只是库甫沟放牧图牧人手中的鞭子甩开后折回所形成的圈子比较大,而叶尔哈巴克这幅放牧图牧人手中的鞭子是折叠握在手中的。所以形成的圈状比较小。这幅作品描绘的情形应该是:一个牧人正在看护一群大角山羊吃草,突然发现一只狐狸钻进了羊群,使整个羊群骚动起来。牧人赶紧驱赶狐狸、保护羊群。画面上牧人所列的姿势:全身右斜、左腿单脚立地、右腿外撇高抬、双臂张开、正是前护羊群、后挡狐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