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去,尽管已经九十四岁高龄,但他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满脸沟壑、略显憨厚的老人,竟然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和 ,并且四次荣立“一大功”、一次荣立“二小功”。他,就是家住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小吉冲村的退役老兵徐仕亮。
战功卓著的退役老兵徐仕亮依旧精神饱满
尘封多年的军功章
年3月的一天,陆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县退役军人进行信息采集。期间,家住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小吉冲村的退役老兵徐仕亮在家人的陪同下,也高高兴兴地来到芳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登记。当老人慢慢地把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打开时,一枚枚军功章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工作人员赶紧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在仔细查阅档案资料后,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不仅让尘封六十多年的军功章重见天日,而且让默默无闻的退役老兵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识。
贫苦家庭出身的徐仕亮老人生于年9月。年,就在他19岁那年,被国民党捉去当兵。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起义,被整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年9月,他参加了 的锦州战役,亲身经历了塔山阻击战,真切尝到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生死离别的滋味和痛苦,荣立了一次“一大功”。年7月,徐仕亮和战友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 军歌奉命开拔朝鲜作战。在出国作战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也记不清参加过大小战斗多少次,而最悲壮、最残酷、最刻骨铭心的要数西川战役那一回。由于战事紧张,后勤给养供不上,战士们天天吃的都是随身携带的炒面,饿了就顺手抓一把炒面充饥;由于附近的水井、河流等水源都被敌人投放了毒药,渴极了的战士们只好憋住气把自己的尿喝下去……他也在战斗中得到成长和锻炼,被提拔为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并且多次立功受奖。
陆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奇林等人前往徐仕亮家中进行慰问
默默无闻的庄稼汉
年,时年29岁的徐仕亮主动申请复员回乡,决心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手握枪杆子的军人变成了一名手拿锄头把的地道农民,徐仕亮退役不褪军人本色,退役不褪军人作风,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就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身为退役军人的徐仕亮事事带头、处处当先,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初,他担任了初级社的社长,领着社员们在瘦薄的土地上找寻出路。之后,他又担任了大队民兵连长,积极带领民兵开展军事训练,认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曾经奋不顾身带领民兵参加了扑灭牛头山区的森林大火,光荣地出席了省里召开的英模表彰大会。后来,他还担任了大队青年突击队队长,亲自带领戚家山大队的乡亲们,吃着烧洋芋、啃着苦荞粑、喝着酸菜汤,披星戴月转战在普山水库和莲花田水库上,硬是用肩膀挑起了一座又一座中型水库,为陆良县的水利事业抛洒了心血和汗水,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长期奔波劳碌,加之年岁渐渐大了,身体慢慢垮了下来,有人开始为他出“点子”,劝说他赶紧找上级组织要点“待遇”,否则就来不及了。然而,徐仕亮始终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诚实做人的本分,既没有拿自己的战功勋章四处显耀,更没有给组织上增添任何负担和麻烦。
现如今,早已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的徐仕亮家境状况还不错,并且享受着国家给予的每月元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不愁吃、不愁穿。他常说:“人要学会知足,更要懂得感恩,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们这些有幸活在盛世年代的老兵,应该心满意足了。”
云南网特约记者顾贵明通讯员郑昆红雍一凡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