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决战前,我军全部兵力已经发展到万人,其中野战军万人。在部队建制方面,野战步兵纵队即有51个,还有1个特种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
在全军各大战略区中,以东北我军的实力最强,当时全部兵力已经超过万,其中70万人属于主力部队,计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
很显然,要单论步兵纵队的数量,东北野战军当时并不是最多的,只占到了全军的大约四分之一。但是东北野战部队的兵力却占到了全军野战部队的几乎一半,这便意味着东北野战军步兵纵队的实力要远强于关内的步兵纵队。
在年大决战前,东野的步兵纵队通常辖3个步兵师及纵队直属部队,主力纵队的兵力基本都在4万人以上,只有少数新纵队兵力不足此数。尤其是当时的一些主力步兵师,基本都是一万多人的阵容,兵力相当充实。
以解放锦州的作战为例,第2、3、7、8、9纵队以及第6纵队第17师,共计16个步兵师,外加炮兵纵队主力,这就已经是25万人了。
而在塔山防线的第4纵队,战前兵力即达人,即便在前哨战中有一定的伤亡,但下属3个步兵师的战斗力并未受到致命影响。
在面对国军几个师的轮番冲击中,第4纵队在塔山防守作战中,甚至还留有第11师作为预备队,没有太多使用。
在辽沈战役开始前,连东北国军都没有认识到此时东野部队的兵力已经如此充实,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尤其是从华北来的一些国军将领,从未体会过如此火力、兵力的对手,颇为震惊。像独立第95师这样的部队搞不清楚情况,更是把3个团打成了3个营,依然未能突破并巩固住任何一个阵地。
相较于东野此时的纵队兵力规模,关内部队是差距比较大的。
以华北野战部队为例,在年9月时,野战第1兵团的3个纵队,一共才7万余人;第2兵团所辖的2个纵队另1个旅,只有5.7万余人;第3兵团所辖2个纵队另2个旅,则只有不到5.3万人;其余第7纵队和第14纵队,各只有1万多人。
也就是说,当时华北的纵队兵力比较少的单位,只相当于东野一个主力师的兵力数。而东野兵力比较充实的主力纵队,在兵力数量上基本要接近于华北我军一个兵团了。
当时西北我军的纵队兵力跟华北部队也相差不多,基本上一个纵队的兵力数也是1万多人。
那么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在步兵纵队的兵力数量方面,情况又是如何呢?
年大决战时,中原野战军有7个野战纵队参战,总兵力约14万人,平均每个纵队兵力为2万人,基本相当于东北野战军纵队兵力的一半。
不过具体到各纵队来说,实力并不均衡。其中最强的第4纵队兵力超过3万人,兵力比较少的第2和第11纵队,各自也只有1.5万余兵力,仍不过是略多于东野主力师的兵力数。
整个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的兵力数量,大致相当于东野3个主力纵队的兵力数。
而在华东野战军方面,在淮海战役中一共有16个纵队参战,包括特种兵纵队,总计野战兵力是36万人。
以平均兵力而论,华东野战军步兵纵队的兵力可以达到2万多人,要比中野部队充实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华东野战军的上述纵队除了特种兵纵队外,还包括比较特殊的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和渤海纵队。
这几个纵队要么是由于特殊原因,兵力较少,只有几千人;要么就是刚升格为野战军,兵力还不充实,只有1万多人。
因此具体到华东野战军的数字番号纵队中,其实兵力还要更多些。
比如在第1到第13纵队(缺第5纵队)中,兵力1万多人的只有第12纵队,其余的11个纵队兵力都在2万人以上,还有第9纵队兵力在3万人以上。
因此以平均数来说,华东野战军的一半纵队要比中原野战军的纵队多到人。
当然,相较于东北野战军而言,华东步兵纵队的平均兵力也只是其大约六成到七成之间,双方的兵力数基本要差出一个东北标准的主力师或者华北标准的一个纵队来。
按照粟裕将军的理想规划,一个步兵纵队的兵力最好应当保持在3人左右,方能在大战中有相对充裕的兵力使用。
但实际上在华野和中野的步兵纵队里,没有任何一个纵队可以达到此实数。反倒是在东北野战军的纵队,不仅能够达到此数,还能超出好几千人来。
比较充足的兵力数量,对于野战部队执行连续作战任务非常关键。
在淮海战役中,因为我军兵力数量少于国军,而且还要执行围歼、攻坚作战任务,因此野战部队打得非常辛苦,都是将勤杂人员补充到一线再加上火线动员解放战士,才最终啃下硬骨头的。为此,不少战斗骨干都牺牲或负伤了,属于是硬仗中打硬仗。
相对来说,东北野战军的步兵纵队由于兵力数量相对充实,因此在作战中较为从容。
即便是在塔山阻击战中,第4纵队在顽强抗击住国军东进兵团轮番冲击后,还能保有一个基本完整的步兵师。而且在伤亡较大的第10师和第12师中,也并未彻底失去战斗力,两个师加上前哨战的损失,依然未到无力作战的地步。
在锦州前线参与攻坚作战的部队更是如此,刚刚完成攻城作战,经过简单休整后立即便开往辽西,参与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大战,并直接向沈阳进军。
如果说部队的建制不充实,兵力数量比较单薄,那么在大战之后可用的战斗兵力会很少,以至于无法维持建制部队的战斗力,使得整体的作战能力下降不少。
然而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力基本没有受到大战的影响,执行连续作战任务的能力极强。
比如在塔山一线的守备部队很快便转为东野先遣兵团入关,而东野主力的动员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就能完成,这是极大出乎华北傅作义预料的。
所以当东野主力突然出现在其面前,不仅傅作义大为惊讶,就是其麾下的精锐也很吃惊,因此在平张线上打出了东野部队对敌一比几十的战损比。
当然这一时期,东野的步兵纵队/步兵军由于又增编了一个独立师,其兵力规模更大,一个军就有五六万人,这样的实力也的确会令敌人闻凤丧胆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