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照我前行(9月23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村民捧着采摘的茶叶露出甜甜的笑容。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唐俊摄)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刘谦见习记者卓萌通讯员佘剑波薛家村,因“扶贫楷模”王新法而闻名遐迩。薛家村位于湖南最北端的石门县南北镇,海拔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宛如梦幻仙境。9月23日,记者来到山上的茶园,村民张言思身穿厚厚的夹衣,在茶园梯坎间挖坑。“有机茶不能打药和施化肥,我在这里种豌豆,用根瘤固氮,提高土壤含氮量,茶树就会长得好。这招是‘名誉村长’王新法教的。”张言思在外打过工,服装、餐馆等生意也干过,但没成什么事。这一切,随着王新法的到来而改变。年,退休后的王新法从石家庄来到薛家村义务扶贫,短短4年间,他既撸袖实干,也讲科学创新,他的“金点子”让张言思至今受益。“王新法给了我一条‘锦囊妙计’,他说城里人讲究绿色环保,鸡不要圈养,要放到山上养,才卖得起价。”年,张言思开笼放鸡,把鸡放到有草有树、背风向阳的山坳里,白天晒太阳、啄虫子,晚上再把鸡赶回笼舍,清扫鸡粪。半年下来,他卖出只鸡,增收超2万元。初战告捷,张言思把目光投向茶园。王新法又送来第二条“锦囊妙计”:“做有机茶,不要打农药。”经过改良,张言思的茶园每亩至少增收元,利润翻番。“你的创收小目标是多少?”记者单刀直入。张言思掰着手指头算起“小账”:“今年鲜茶叶可以卖8万元,猪崽可卖到3至4万元;12头牛犊子,明年卖3到4头有8万元收入。明年可以冲击20万元的目标!”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接过话茬:“党的扶贫政策再好,我们也要鼓励大家不等不靠不要,像张言思这样‘自我发展型’的致富能人还有很多。”简发成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新法生前,曾因改造废弃学校在简发成家借宿了8个月。简发成回忆道:“我现在开这个酿酒作坊,就是王新法的主意。他指着家门口的这条峡溪说,这儿水质好,你可以酿酒啊。”这两年,简发成到贵州学会了酿酒制酒工艺,从银行贴息贷款3万元,找亲友借钱共投入7万元,购买了全套制酒设备,将家里一楼的三间房改成制酒作坊。酒香不怕巷子深,县城里有餐馆老板翻山越岭驱车4个小时上门买酒,当年就产生6万多元的利润,基本上收回了成本。在酒作坊的隔壁,记者看到,有一排面朝六塔山的猪舍已经竣工。原来,简发成认为生猪产销,特别是养殖母猪有商机。所以他提前布局,把朝向最好的“山景房”做猪舍。酿粮食酒的酒糟可以喂猪,猪粪可以做茶树的肥料,简发成走的是一条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之路。覃遵彪介绍,现在全村家家种茶,茶园面积亩,这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在村土特产超市,“薛家茶铺”“相思茶”等自制有机茶卖相甚好,深受自驾车游客喜欢。该村还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已经推向市场。村里还利用红色资源,沿着小溪办起了十几栋民宿,每当夜幕降临,前来入住的游客人头攒动。仅旅游一项,每年为村里增收万元。南北镇党委书记覃浩告诉记者,镇上已经拿出专项资金给村里的合作社,开发推广有机茶。以后,薛家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记者手记薛家村的“红”与“绿”刘谦卓萌薛家村是个有色彩的地方,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历史上有68名红军战士舍身跳崖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当代有“名誉村长”王新法扎根山村,义务扶贫,一干就是4年,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一块绿色的净土,当地群众通过发展茶叶、养殖业、民宿等绿色产业,谱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脱贫致富歌。王新法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奋斗精神留在了这个美丽的村庄,未竟的事业正一个个梦想成真。记者在薛家村看到,张言思和简发成们把王新法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学到了家。薛家村,水泥路修到阶基下,村中心已建广场、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溯溪而上,一座座桥梁连通着村寨,四通八达。一个花园式的文明村寨正向大家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0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