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
公元年,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从此一战成名。随后,趁着得胜之威,他建立了一条非常有名的防线——关宁锦防线。
可以说,在天启年间,以及崇祯皇帝执政前期,皇太极、后金军队没能南下一步,这条进可攻、退可守的防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这条防线最后还是没能阻挡后金军队的铁骑呢?
一、耗费巨资修建关宁锦防线
天启年间,女真族建立的后金逐渐崛起,成为了明朝北方边疆的威胁。为了抵御后金的威胁,大明朝便建立了一条长达公里的防御线,名为关宁锦防线。
1、孙承宗提出构想
关宁锦防线的筹划人是孙承宗,他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当时的辽东督师。同时,孙承宗还非常有军事眼光,马世龙、袁崇焕等诸多的名将都是由他培养、提拔的。
当时,在考虑明朝的北方情况后,孙承宗便提出了修筑关宁锦防线的建议。经过朝廷的一番商议,这条建议“上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造工程。
关宁锦防线是指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该以山海关据点为后盾、宁远城为中坚、远在北方的锦州为先锋。
虽然说关宁锦防线是一条防线,但是它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段为关宁防线,长度大约有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
北段为宁锦防线,其长度也是约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达凌河,直接逼近了后金军队的大后方。
2.关宁锦防线的筹建
公元年,明朝与后金在宁远城开启了战斗。此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袁崇焕凭借着火炮的优势,击败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
此战胜利之后,袁崇焕便开始着手建造关宁锦防线,其中南段是由袁崇焕负责,而北段则是由赵率教负责修建。
当然,关宁锦防线并不是一条简单的城墙,而是根据关宁锦一带的环境,并且结合后金的军事情况,打造出来的铜墙铁壁。
相比于后金骑兵的机动优势,明朝军队的优势在于火枪、火炮之利,在扬长避短的情况下,关宁锦防线构筑了很多的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这些堡垒有什么作用呢?比如:明朝的士兵在关宁锦防线与后金的骑兵遭遇时,平地上明军很难占到便宜,但是他们却可以躲进堡垒之中。
随后,凭借手中火枪的远程优势,给予后金军队以重创。而后金骑兵因为没有攻城利器,所以对堡垒内的明军,根本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伤害,只能被迫撤退。
当然,关宁锦防线的筹建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耗资巨大就不用说了,其中的过程也充满着诸多的艰苦与血腥。
当时,后金凭借着骑兵的优势,不断骚扰修筑工事的人员,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后来,袁崇焕等人也找到了一个应对之法。
后金的骑兵来,明军就躲进附近的堡垒中,后金的骑兵撤退,明军就继续修筑。经过日以继夜地赶工之后,这条耗费巨资的关宁锦防线最后还是完成了,一路嗅到了渤海之边,直接威胁努尔哈赤的大后方。
二、关宁锦防线取得了哪些成果
关宁锦防线建成之后,努尔哈赤深感威胁,为了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性,被迫向后撤退七百余里,足见关宁锦防线的威慑性极其强大。
后来,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即位之初,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严也曾攻打过这条防线,结果在宁锦之战,皇太极无功而返。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关宁锦防线的最大作用不在于防守,也不在于和后金军队战斗,而在于它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关宁锦防线建立之后,明朝在北方有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便有精力做其它方面的工作,比如练军、屯兵屯民屯田等。
比如,为了增加北方的人口,关宁锦防线建好之后,明军便开始安置难民。北方的百姓增多,那么粮食、税收便会增加,“屯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值得一提的是,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当时,孙承宗从难民中(辽人)选择了许多精壮人士,让他们组成了一支部队。
辽人长期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下,民风本身就比较的彪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加上配备的精良战马和武器,成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精兵悍将,号称关宁铁骑。
这支部队长期行走在关宁锦防线一带,遇到后金的骑兵就是一通冲杀,随即在附近的堡垒处进行修正、补给。
战时,关宁铁骑游走在后金军队的周边,伺机而动。后金军队派出小股部队基本就是“白送”,一旦有大股部队出现,关宁铁骑便会躲进堡垒之中,让后金军队无可奈何。
总而言之,关宁铁骑之所以厉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装备精良,战士能够英勇赴死,另一方面就是关宁锦防线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地利优势”。
据记载,赵率教和袁崇焕等诸多的名将,都将自己的家人接到了北方居住,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就能够看出关宁锦防线的稳固之处。
皇太极在位时期,强大的清军之所以无法进攻山海关,甚至很难到达山海关的外围,关宁锦防线功不可没,后方、侧翼、正面都有着很大的军事压力。
既然关宁锦防线那么厉害,为了最后会轰然坍塌呢?没能抵挡住清军的进攻。其实,这里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三、关锦防线坍塌的原因
回看明朝末期的历史,天启年间,关宁锦防线还算是稳固。后来,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关宁锦防线才开始出现“裂痕”。
1、客观的天灾原因
关宁锦防线纵横多公里,再加上每天无数的物资消耗,所以这样一条战线虽然威慑力强大,但每天所消耗的银钱也是非常多的。
天启年间,虽然明朝也很拮据,但最起码没有那么多的天灾。可是,崇祯皇帝即位之后,陕西、河南一带便开始大旱,陕西更是大旱14年,直接成就了李自成“闯王”的名号。
天灾不断、流民不断,流民又成了流寇、反贼,大明朝廷又需要派兵镇压,恶性循环之下,崇祯皇帝更是拿不出钱来了。
为此,朱由检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更甚至他还低三下四地向臣子们借钱。奈何,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主观的人为因素
其实,在关宁锦防线建立之初,就有很多人反对建造,因为他太费钱了。不过,孙承宗是皇帝的老师,所以朱由校非常支持老师的构想。
与此同时,魏忠贤虽然是宦官,但是他弄钱却非常有一手,直接向南方的东林党集团下手。结果,在不给老百姓增加赋税的情况下,还搞到了一大笔的钱财。
关宁铁骑为何能顺利成立,一方面是因为关宁锦防线打造的稳定环境,另一方面是魏忠贤提供了充足的银两,所以才打造了强大的战斗力,打得后金军队毫无还手之力,皇太极不能南下一步。
然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他先是杀了魏忠贤,随后又取消了对南方商人的商业税,岂不知南方的商人早已和东林党勾结。
在没钱的情况下,东林党集团便建议崇祯向老百姓加税,结果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就加入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义军。
除了相信东林党集团之外,崇祯皇帝还做错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杀了大将袁崇焕,寒了不少领兵将帅的心。
纵览明末时期,袁崇焕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后金军队一较高下的人,可崇祯却听信东林党人的谗言,将其杀害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宁锦防线一带的将领,自然是害怕崇祯将屠刀对准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做事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此后,明军在与后金战斗的时候,虽然也不输多少,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风。此时,后金军队趁势崛起。
年,皇太极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明、清几十万军队在关宁锦一带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这时候的清兵团结一致,而明朝朝廷却早已腐败不堪,一直采用退避的战术。
再加上关宁锦防线也早已大不如前,最终,这场战斗(松锦会战)以明军失败而告终。松锦一战后,关宁锦防线基本失守,就剩下了一个“最后的”山海关。
可以说,松锦会战直接导致了关宁锦防线的土崩瓦解,洪承畴、祖大寿等人也因为崇祯的“不义”,主动投降了清军。
公元年,李自成包围并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可笑的是,左良玉拥有军队80万,骆养性手中还有锦衣卫15万,都没有去救崇祯皇帝。
一代皇帝做到了这个份上,可见崇祯不得人心。可能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皇帝,但他却不怎么懂治国之道,这便是最大的错误。
参考文献:
《袁督师遗集》
《明史》
《袁崇焕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