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和海曙区交界地带,有一座山,名叫花尖山,山之北就是海曙区鄞江镇卢王村,山之南是奉化区溪口镇联胜村。
花尖山和清秀山相邻,海拔约米,这一带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壳运动造就了特别的地理风貌。
天生桥、仙人洞、一线天,就是隐藏于花尖山中的自然奇观。
仙人洞包括上仙洞、中仙洞和下仙洞,其中上仙洞规模最大,颖之游访了三次。
溪口镇联胜村的岭下自然村所在地,正在修建“桃李一品”小区,原来的地理风貌和上山道路已经改变。
下仙洞,就在小区的西侧,规模较小,很容易寻找。
从小区西北侧有上山的小路,徒步三四十分钟,可以到达上仙洞。
一线天,仙人洞,天生桥,驴友户外出行的热门环线游线路。
将至山顶的上仙洞内,有几间土坯房,客厅,卧室,厨房,破败萧条,遗迹尚存,证明早期曾经有人在此居住,可谓宁波的“山顶洞人”遗址。
每逢周末,探访山顶洞人遗址的游人络绎不绝。
据传最早在此居住的是一名僧人,法号志大,在此洞中筑宅隐居修行,潜心学习北宋禅师佛印之法,称洞为佛印洞。
志大法师修得正果,后来到江口的塔山做主持,后人因此把他曾经修行过的佛印洞称为仙人洞。
洞内灶旁有石刻,上书“湛寂恒常”四字,取自佛语“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落款“重建佛印洞目青山僧立”。
岁月变迁,洞内无人常住,房舍倾废,人去洞空。
近年厨房内的灶具得到修整,水缸和灶台,仍然可以使用。
石缝中渗出的山泉水,天然不染尘埃。
上仙洞,因此成了驴友们在此中餐的好地方。
年3月5日,颖之第三次造访上仙洞,偶遇好多爬山人,居然一个都不认识,现在的人们都爱爬山了吗?
花尖山相邻的清秀山,群峰连绵,“上有三十六峰,清秀奇丽……蜿蜒曲屈,大势南来,峰峰逼视”,因此而名清秀山,当地人也称作清修岭或清秀岭。
清秀山北麓,海曙区鄞江镇清源村的禅岩自然村,禅岩山也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山洞,洞长30多米,宽高10余米,洞内有寺,名叫禅岩寺。
禅岩山、禅岩洞,禅岩寺,《四明谈助》载,“有岩穴,可坐百余人,言法师修道之处,因以‘禅岩’名”。
寺内有对联:“似洞非洞天然仙洞,无门有门纯属佛门。”
《四明谈助》记载,“禅岩教寺,唐贞元元年()建。宋建炎间(-)毁,元至顺间(-)重建,明时屡加修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禅岩寺被毁。
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逐步集资恢复了洞内建筑。
年前后,当地又在洞外新建了天王殿、水陆堂,成就了现在的宏大规模。
奉化区江口街道江口中学背后的塔山,海拔仅约米,扼剡江之咽喉,“道为明越要冲”,旁边原有代表着甬城、甬江之源的甬山,江宁线公路拓宽改造过程中,甬山被毁了,近年来,人们把塔山和甬山混为一谈。
塔山,因山上有塔而名,名叫寿峰塔。
寿峰塔旁之寺,名为白雀寺,据传是六朝名僧智觉大师所建,至今已近一千五百年。
在花尖山仙人洞隐居修行的志大和尚,修成正果后,曾到白雀寺做主持。
白雀寺与雪窦寺、岳林寺、青莲讲寺,并称为奉化四大名寺。
塔山也属于火成岩丹霞地貌,山上有南北两洞,北为蝙蝠洞,南为头陀岩。
从江口中学旁边的生态健身步道,拾级而上,一路丹霞奇石。
看到蝙蝠洞的路标,前行至三岔路口,右转数十米,可至蝙蝠洞。
因洞内多蝙蝠,故名蝙蝠洞。
洞口宽约30米,洞深约50米,洞高约五米,洞内可容数百人。
蝙蝠洞位于塔山之北,故称北洞。
葛洪炼丹处的头陀岩,称为南洞。
据传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曾在甬山之阳的头陀岩炼丹,现在是清水庵所在地,庵内有葛仙翁殿。
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至塔,俯瞰剡江迤逦,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
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设明州。
公元年,明州州治从鄞江迁至三江口,渐成大都市。
郭璞“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之预言,果然成真。
山不在高,有洞则名。
洞不在大,有仙则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