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派苏静管塔山,吴克华吼苏静:你来监军的?

年10月3日,林罗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最终决定先袭击锦州。

然而,他们清楚地知道,要想攻下锦州,关键在于控制锦州外围的塔山。只有守住了塔山,才有可能成功攻下锦州,否则敌人的援军一旦突破了塔山,到达锦州城下,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当时我军南下时只携带了单程汽油,若是未能攻下锦州,大量的汽车、坦克、重炮将无法撤出。这不仅会导致东野多年来的积累付诸东流,甚至连主力部队的撤退都将受到威胁。

为了保住塔山,东野首长决定将四纵调往防线的最前沿,并将最强大的一纵作为预备队。尽管参谋长刘亚楼认为,只要这两个纵队在场,守住塔山不成问题,但考虑到战局的重要性,东野首长的眉头却一直皱着。

第四纵队是东北部队的主力军,由胶东军区的第六师改编而来,在吴克华的领导下,于年10月进入东北。现任纵队司令员为吴克华。

在东野总部的命令下,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和第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接受了死命令,要求“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必须坚守阵地,死不退却”。即使损失惨重,也不能后撤一步!

为了确保塔山防线的牢固,东野首长派遣了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亲自指挥塔山前线,负责指挥12师执行塔山正面的防御任务。

胡奇才这位出身四方面军的猛将在新开岭战役中表现突出,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东野首长的信任。这次,东野首长决定让他亲自坐镇前线,每天汇报敌情、伤亡情况和弹药消耗。

尽管派出了胡奇才,东野首长仍然心有不安。为了真正了解和掌握塔山的防御情况,他又派遣了参谋处长苏静代表总部驻守在塔山。

苏静带着总部的命令来到四纵队,向吴克华司令员和莫文骅政委传达了总部的决心:“我们准备以牺牲一万人的代价打好这一仗。”

然而,吴克华司令员并不对苏静的到来感到高兴,相反,他感到有些愤怒。根据总部的命令,苏静虽然可以参加四纵的党委会议,但却不能发表意见,只能充当旁观者。此外,苏静拥有直接联系总部的权限,而他向总部发出的电报则无人能查阅。

“这是监军,是对我们四纵的不信任!我参军以来从未见过这种怪异的情况!”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吴克华司令员愤怒地说道。

苏静将军在晚年回忆中表示,当时首长派他去四纵,的确是要“督战”,因为首长担心部队损失惨重,指挥员的思想会动摇。而这次战役太过重要,总部甚至不考虑伤亡。四纵一直以来都是猛打猛冲,这次却要坚守塔山,打防御战,总部担心他们不适应……

吴克华司令员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一位铁血的军人;东野首长的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是此次战役的指挥官;而苏静奉命行事,也是无可指责的。

年10月10日凌晨4点,敌军的三个营利用潮汐退潮的机会悄悄登陆海滩,向我们的打渔山阵地发起了突袭,一场空前激烈的塔山防御战正式打响。

塔山阻击战作为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从敌我力量对比来看,蒋介石动用了9个师的兵力,其中5个师都集中在了塔山方向,而我军仅有一个4纵部队守卫着塔山。敌我兵力对比超过了2:1。此外,从装备和火力支援上,国军更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然而,经过6天的激烈战斗,国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伤亡人数超过人,却依然无法夺取塔山。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从国军的角度来看,派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内讧和争斗,导致合作不力,见死不救。尽管蒋介石高度重视此战,但他的部下却未能形成统一战线。在战役最关键的头两天,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因故未能参与,使得54军军长阙汉骞在战斗开始后无法协调其它部队的行动。

面对攻击受挫的局面,54军总结经验,提出迂回塔山后方的建议。然而,蒋介石派来督战的罗奇却固执己见,认为我军兵力占优,应坚持正面进攻。罗奇自告奋勇,率领95师执行主攻任务,还建议休战一天,以便考察地形。这一天的休战为我军重新布阵提供了宝贵时间。

其他参战部队,如海军和空军,也未能充分配合。桂永清指挥的海军、王叔铭指挥的空军,都表现出不易指挥的态度,除了蒋介石外,几乎没有人能够有效指挥他们。

在54军和95师接连遭受惨败后,侯镜如的62军为保存实力,不愿增援,导致95军无法得到支援,难以发起有效的进攻。

这样一支缺乏效率的军队,很难取得胜利。

相比之下,我4纵全体战士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作战意志,指挥员更是以身作则,奋不顾身。

在战前的誓师大会上,我10师政委李丙令向全师干部表示:“我的阵地就在同志们的身边,我决不会后退一步,阵地在我,生死与共。”

我12师师长江燮元也在阵地上向全体士兵展示了自己的决心,表示将亲自指挥战斗,与部队同生死共存亡。

在阻击战中,特别是在10月13日,敌人的攻势异常凶猛,整个战斗变得异常残酷,我前线的绝大多数阵地都遭到了敌人炮火的摧毁。然而,4纵以极其顽强的战斗作风,顶住了国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击。这一天,4纵付出了人伤亡的代价,但他们从未退却。

面对战局的困难,作为总预备队的1纵司令员李天佑向吴克华发来电话,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在高桥一带支援。然而,吴克华和4纵的指挥员们决定自己承担战斗任务,没有向1纵发出求援请求。他们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将塔山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长城。

随着锦州战役的胜利,塔山阻击战在14日宣告胜利结束。东野首长向负责正面阻击的4纵12师发出了贺电,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塔山阻击战的胜利离不开4纵各部队的齐心协力,但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12师。在战斗中,12师34团被授予了“塔山英雄团”的称号,36团被授予了“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的称号。整个12师共有人立功,其中多人连续多次表现出色。

根据吴克华将军的回忆,4纵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伤亡人,而在塔山阻击战中,伤亡人数超过了人。

多年之后,参加过这次阻击战的4纵老将们仍然铭记在心。他们在生前要求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塔山。如今,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烈士公墓里,葬有8位直接参与指挥此战的将军,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向这些塔山的英雄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