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李梦桃和许多支边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各地来到西北边疆,奉献青春和汗水。如今,李梦桃已年过七旬,退休前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卫生局调研员,在新疆扎根生活了55年。
年6月,16岁的李梦桃告别了亲人,怀着满腔的热血,从黄浦江畔来到新疆,一待就是55年。
“刚来的时候我种过地,当过卫生员,后来分配到北塔山牧场乌拉斯台牧业二队当医生。一匹马、一个药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块毡子,就是我全部的家当。”5月20日,李梦桃告诉记者。
李梦桃口中的北塔山,距离乌鲁木齐市有多公里,海拔米,是兵团较偏远的少数民族牧场之一。“当时牧场有5个牧业队,分成个放牧点,散落在群山之中,牧民毡房之间短的相隔四五公里,有的相隔十几公里。每次巡回医疗,我都背上药箱,带上水壶和干馕,骑着马前去,每到一个毡房,牧民都特别高兴。”李梦桃回忆说。
“记得有一次在抢救病人回来的路上,我胃病犯了,趴在马背上不能动,只能松开缰绳让马独自寻路。识途的老马把我驮到一座毡房前,牧民布鲁根用家里仅剩的一点白面给我做了一碗面条,而她年仅6岁的儿子却吃着玉米面馕;晚上她把家里唯一的棉被盖在我身上,孩子却盖着毡片。”那一刻,李梦桃被哈萨克族牧民的纯朴善良深深感动。他说:“我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要留在北塔山。”
年1月,一位富蕴县的牧民在离牧业队多公里的青驹驴山放牧,因不满周岁的女儿得了心衰病,向牧业队求医。“当时我和另外一名医生骑上马,拉着骆驼,带上药物和干粮就出发了。路上突遇大风雪,骆驼原地卧倒,马驹不停嘶叫,我们只好在风雪中过夜。第二天雪停了,我们扒雪开路,继续前进。我们在牧民家住了7天,直到孩子转危为安后才离开。”
在北塔山牧场工作的30多年里,李梦桃走遍了北塔山的沟沟坎坎。过冰滩,他摔断过尾骨;爬山梁,他摔伤过脊椎;黑夜出诊,他掉进过山泉。为了与牧区群众交流,李梦桃下决心学习哈萨克语,他把标注着拼音的哈萨克文字写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很快就能与牧民简单交流。他还买来各类书籍钻研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各方面的医学知识,渐渐成为牧区救死扶伤的“全科医生”。
在父母病危时,因为巡诊,他没能陪伴在身边,临终前老人家说:“梦桃,那里的牧民需要你,你在那里好好干。”
“忠孝不能两全,我依然坚守着我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过!我也从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相信我的父母也是支持我的。”李梦桃清了下嗓子说,“我们老一辈的支边任务已经完成了,我的女儿作为兵团二代也继承了我的事业,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坚信,我们的后代都会扎根兵团,奉献新疆,把我们几代兵团人的共同梦想一代代接续下去。”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米日古力·纳斯尔
编辑:姜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