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红色文化提炼、传承和弘扬工程,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努力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品牌,将学校建成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年6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一、固本强基,用红色文化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一是弘扬红色文化,铸就党建工作鲜亮底色。学校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常态化红色体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胶东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将红色文化与党员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崇高理想。把红色文化教育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教育培训,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入言入行。每年围绕“七一”“国庆”“天福山起义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不忘初心、永葆红心、维护核心”主题活动,举办文艺汇演、书画摄影、诗文创作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演绎红色乐章,抒发红色情怀。开展“退休干部讲红色故事”系列活动,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向在职党员讲授《前辈的足迹——红色故事》,传承胶东红色革命传统。出台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实施意见,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五星级党支部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星级评比,促进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学校党的建设。
二是集聚红色资源,构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开展“威职红”文化品牌创建工程,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通过申报、立项、评价、奖惩等措施,定期评选红色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和案例,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红色校园文化创建,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注重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建成红色记忆馆,打造了海天思政广场、红色文化长廊、思政大讲堂、红色影院、校园环路灯箱音响等景观设施,形成了校园红色文化育人链,利用“文化墙”、电子屏、宣传栏、标语横幅等载体和网站、官微、广播电视等平台,呈现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历史,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个师生,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师生心里,演绎成一种自觉,浸润成一种习惯。
三是提炼红色精神,利用胶东红色资源铸魂。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对威海及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学校加入威海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研究中心,总结提炼具有“忠诚坚定、爱国爱党,不畏艰难、勇于牺牲,发愤图强、敢为人先,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特征的胶东红色文化。通过学习、座谈、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广泛宣传,掀起思想共鸣,营造自觉传承的浓厚氛围。建成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红色文化传承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加强对红色文化如何融入课程教学、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育人优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了学校红色文化研究水平。获批山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威海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帮助荣成留村、乳山白沙滩等示范镇村,规划设计乡村红色文化标志,因地制宜建设红色文化站、乡村红色书屋,推动胶东老区乡村文化振兴。
二、向内贯通,将红色文化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一是守好阵地,将红色文化渗入课程教学。紧扣红色文化这一主题,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精心遴选红色素材,科学设计红色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兼顾交融。利用马院主阵地和思政课主渠道,大力传播红色文化,用厚重的文化历史教育学生。推动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举办《传承胶东红色文化》《永怀故事——两弹元勋郭永怀》等系列讲座,将胶东红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故事、鲜活形象展现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发挥胶东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育人功能。践行“融合教学设计、重塑课堂形态、完善评价维度、师生同向共进”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收集整理郭永怀矢志救国、乳山乳娘人间大爱、北海银行支持抗战、杨子荣孤胆英雄等43个案例,提炼“听党话、跟党走”“爱党拥军”等胶东文化红色元素,融入所有专业课程,建设完成40门凸显红色文化特色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是彰显特色,将红色文化嵌入技能培养。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在真项目、真场景、真动手的工匠培养体系中,注入胶东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打造红色工匠培养体系。机电学院智能制造工匠班挖掘红色胶东兵工厂的教育资源,把兵工厂“生产枪弹为家国”的情怀根植在工匠班学生心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立身、技能报国的工匠情怀;经贸学院的会计工场卓越工匠班,深度挖掘北海银行的育人元素,将胶东红色金融的发展历史纳入金融、会计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为党理财、为民生财的职业情怀;教育学院与乳山胶东育儿所开展合作,将乳娘精神打造为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用乳娘的大爱涵养师德师风;国防教育学院、康养学院等学院师生挖掘天福山起义、医院、贝草夼地下交通站、里口山“十八里担架道”等革命事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将红色文化与技能训练相融合,助力培养赓续红色血脉的大国工匠。
三是化育人才,将红色文化注入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制度设计和规划,将胶东红色文化元素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及信用评价体系。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情感化、以境启思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持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牢记初心使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通过宣讲会、讨论会、红色校园巡游、红色主题志愿服务等形式,对学生干部进行红色主题教育,教育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与胶东红色文化展馆对接,组织开展好志愿服务,使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去感知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将红色文化、红色血脉内化为行为习惯,厚植家国情怀,外化为爱国之行,达到知行合一,将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落到实处。依托威海市红色宣讲基地,开展“弘扬红色文化,讲好威海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红色文化三进活动”,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威海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以及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三、向外拓展,增强红色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
一是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覆盖威海。成立了国防学院,组建了民兵预备役,坚持常态化军政训练。以强国强军梦为统领,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军政训练之中,在军训中增加防恐防暴、消防演练、红歌嘹亮等丰富实用的教育训练科目。同时,开展“红色荣誉教官”评选,将红色文化有效融于军政训练评价体系。依托胶东党性教育基地天福山教学点,开展学生听红军故事、唱红军歌曲、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感悟天福山精神,汲取天福山“红色营养”。深入挖掘27军、31军、32军、41军等从天福山起义走出的胶东雄师的辉煌历史,挖掘从天福山走出的“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团队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南京路上好八连、马石山十勇士等胶东子弟兵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血脉,锤炼血性军魂。
学校还成立了三军仪仗队、军乐团,承担了全市重大节日、大型活动的升旗仪式和入场式仪仗任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定向培养士官生担任威海中学军政训练教官,将胶东红色文化的各类元素纳入军政训练中,学生们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创红色连队、做红色传人,更好传承红色军魂。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二是红色文化与社会培训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辐射外埠。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是威海市依托本地作为甲午战争主战场等独特的红色资源,打造的以党员干部为主、覆盖社会各界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借助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学校结合威海市独特条件及优势资源,申报“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党性教育基地”等基地,打造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研学等为主题的培训模块,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课程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培训品牌。在培训中,坚持把历史逻辑和受众的情感逻辑、基于传播规律的教育逻辑相结合,注重将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感悟。
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和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备受广大学员喜爱,近年来共吸引来自高校、党校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知名企业等家,覆盖了全国17个省、20个地市,受益群众人次。每年吸引数千名中小学生来校进行红色文化研学。
三是红色文化与联盟建设结合,推动红色文化影响全国。利用胶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积极塑造胶东红色文化的品牌。年,学院联合来自井冈山、延安、遵义、西柏坡等地具有丰富红色教育资源的21个省区市的23所高职院校,发起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同时,发起成立了山东省职业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合作联盟。依托联盟,组建了由67名思政名师组成的联盟讲师团,开展了线上集体备课,打造“云思政红课堂——联盟师生同上一堂思政(党史)课”活动,活动采取每所学校推荐一名思政名师轮流授课、联盟学校师生线上共同听课的方式进行,授课主题为地域红色革命文化为主。
目前,联盟成员已达97所,开展10场直播授课,36位教师、7名学生进行主讲,观看师生达17万多人次。年,联盟举办了全国高职院校“百城百校百万师生喜迎建党周年”红歌接力活动,得到全国数百所高职高专院校的积极响应,参与师生达到了万人。
作者:宋阳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