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七十年代末,中国与越南的边境地区形势紧张,经常发生局部冲突,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为了帮助越南牵制中国的行动,于是在我国的新疆与苏联的边境地区集中兵力进行多次军事演习,甚至还一度将炮口对准中国。
因此边境的局势非常紧张,双方就像崩着的弦随时都要爆发冲突,新疆此时已经进入临战状态,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更换了新疆军区的司令员,为什么中央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在临行前叶剑英找到吴克华谈话,吴克华此行去新疆是为了稳住即将爆发的战争的。
那么为什么要换将呢?本来的人选是刘震,刘震不管是在军衔还是年龄都比吴克华有优势,论指挥能力他们曾经都是东北野战军有名的将领,那么为什么要将刘震换成吴克华呢?主要原因是在新疆我国主要负责的是防守工作。
而吴克华擅长指挥的正式防守战,在塔山阻击战时,吴克华一个纵队就抵挡住了敌人好几倍的兵力,一直守了六天六夜敌人都没能前进一步。所以中央认为只要有吴克华镇守,新疆就不会被敌人入侵。
但是这是临时换将,一般临时上任的指挥官都会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吴克华却表现得十分谦虚,称自己刚到新疆水平有限,希望其他人多多帮助他,并且要向刘震好好请教一些问题。在新疆地区因为苏联的逼近人心惶惶时,吴克华却表现得非常冷静。
一个指挥官的冷静会给队伍的斗志与信心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当时很多人其实不愿意去新疆,因为当时的苏联是超级大国,中国那个时候如果跟苏联正式开战能够获胜的几率渺茫,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可是六十几岁高龄的吴克华却义无反顾地前往了新疆。
在那种危急关头,很多新疆的干部都纷纷将自己的孩子家人送出新疆以保证家人的安全,可是吴克华却将自己的家人接到了新疆,这个举动稳定了很多将士的人心。这只是对将士们心理层面的举措,在实际行动上吴克华命令军区部队都保持高度警戒状态,随时准备与敌人展开战斗。
后来我国南方展开对越自卫反击战,但是北方的苏联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入侵我国的领土,最终也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后来新疆军区改为了乌鲁木齐军区,在吴克华身后有着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东北立下赫赫战功,在这之后又共聚西北,保障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
后来虽然苏联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是吴克华对于边疆的警戒工作并没有放松,在经历了寒冬之后按照往年的新疆军区领导至少要等到天气转暖才会视察南疆,但是吴克华将视察推前了一个月。
这足以看出他对新疆的重视,其次对中国与蒙古的边界上吴克华经常告知当地的驻军要经常检查边界的界碑,一旦有损坏要第一时间补上,这块地方的领土一寸都不能丢失,不然是要愧对祖先与后人的。
后来在塔里木盆地视察时因为地面的崎岖,导致车子在这段路上一路摇摇晃晃,而吴克华因为早年做过瘘管手术,不能坐在汽车的软垫上,只能坐在硬木板上,但是却被一路的颠簸将胃颠出了血,胸膈膜也因此裂开了,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伤痛停止考察,而是坚持继续考察。
吴克华在这期间多次看望了当地的战士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吴克华认为边防将士们想要见到团长与政委并不容易,想要见到司令员更是不易,所以既然到了这个地方就应该多到战士们生活的地方走一走,看望一下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总结:在吴克华发现一些连队的住所缺乏桌椅板凳时会要求后勤部门尽快给他们落实相关问题,并且还总会在大会上强调要发给基层的后勤物资不准任何人扣发。在阿拉山口附近吴克华紧握望远镜视察着前方军事要地,心中在思考这些防御阵地在未来战争中是否还有效。
这个形象宛如称为了一尊雕像,屹立在祖国的边疆。到了年初,吴克华因为广州军区需要用人,又被调任到了广州担任司令员,此时距离他来新疆担任司令员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急匆匆的来到新疆又急匆匆的走,但是在吴克华在新疆担任司令员这段时间里给当地的人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完美地完成了中央交代给他的任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