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越西河”是越西人民的母亲河,古称嶲水、东河。它曾经是一条大河,清末《越嶲厅全志》对于它的发源、支流水系、水文等有详细的记录。今摘其部分,供热爱这条河的人们参考,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这条河的命运,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摘文:
《宁远府志》云:“嶲水在越嶲厅城东二里,源出凉山夷地。”
《大清一统志》谓之“东河”。
今考越嶲南山以治南七十里,小相公岭山为最高,即所谓南天相岭(为越嶲十景之一也)。嶲水发源相岭北山之黑海,北流迳银风沟,循长老坪汛,至小哨汛(即古之通相堡)。
嶲水迳其下(其南源出凉水井,过臭水沟,至小哨来会)。
嶲水又北流,至乾龙滩,大南菁之水自西来注之。
图片:越西孙建生嶲水又北行,过张家湾,迳干河坝,至邓家坝之马道子,有龙泉山水自西来注之(龙泉山之水,发源深沟大花树,上即阳糯雪山,会各山溪之水,直流至茅草坝之石梯伏地不见,过金马山而出为鱼洞河,河即龙泉水。《府志》:源出金马山下,名涌泉,流入东河是也。水循金马山麓,出鱼洞河桥,过中所坝。中所坝之南二里为陶家营,相传有陶郡督葬此。越嶲南关外真武观,明时都指挥陶亨应梦建此,殆其人欤?《提纲》云:“越嶲河至陶家营,今验之无水,殆昔者无中所坝之名。”越嶲卫南惟陶家营最古,故浑言之也。龙泉水东流,出中所坝市桥,过邓家坝,有出千余顷赖以灌溉,故俗名田坝,至马道子入嶲水。其北流,过顶山桥下堡子,绕姚家湾,至蚂蝗沟,入越嶲河)。
大河之水自东南来会注之。
越嶲河又西北流,小瑞山之水自西南来注之(源出狮子山,直流而下,至李子园,则没。夏秋泛滥,冬春则涸,是为白流干河。至丁山桥村下,傍山有永安桥,为建南通衢。合而北流,经卫东东北流,有倮河自西来会。小瑞山之水东入白家河坝,西汇校场坝,会于嶲水。是曰东河,此越嶲河之正流也)。
越嶲河又北流,至越嶲厅城东。白塔山之水由干海浸发源,迤南者为打虎沟。双龙泉之水绕城西南,东合各碾堰之水,至龚家滩,合东河之水(前同知李忠清建桥于东门外,以通河东一株树等处,后圮于水。前同知傅廉改建铁索于龚家滩,名曰平东桥是也)。
越嶲河又北流,城西北诸水注之。(其一由红海发源,出大菁,会于前同知秦岐翔所筑西山大堰,名曰三道水,自石厂沟绕西北,至吊桥沟分为二水:一绕北城根,曰玉带回环;一过东岳庙前,亦曰玉带水。均汇碾堰诸水,至梁家河入于东河。一由三锅庄会羊打寨、董家山等处,分而为三:一出三锅庄,直流过北坛响水洞,绕东而北,至官地,合东河;一由羊打寨西流而下,迳报恩寺转南绕东,名曰倒流泉,入一株树,合于东河;一由董家山直至王家坝新村、青龙觜,至魏家堰,入天皇堰,合东河)。
越嶲河又北流,至河东,过天王山麓,其水屈曲回环,若往而复,有若壶卢然,俗呼为“壶卢颈”是也。
越嶲河又北流,过大屯,大屯诸小水入焉。
又北流,有奴诺水自西来注之(奴诺有故城,在王家屯村,《寰宇记》“奴诺城,诸葛武侯所筑憩军之所,以奴诺川为名,今不可详已。”其水发源长海,由后山会吊峰岩、窑山、喇伯关、瓦岩各山溪之水,过大寨之狮子山,入奴诺之水。绕西北而转南,至裤裆沟以入于越嶲河。又有板桥河、倮河之水自西来注之)。
又北会腊梅营水。
越嶲河又东北流,至铁马,普雄、铁西二河之水入焉。
越嶲河又北流,过上白岩、下白岩(河之东,有碧鸡山,右为银顶,左为金盔,各山均有铜矿)。
越嶲河又此过凹姑,至纳溪沟(新桥汛之水发源瀚海,过利济汛,出纳溪沟。又有大岩之水流过,连三营,与纳溪沟水合,入越嶲河)。
越嶲河又东流,过芦车坪、茅草坝、舒文顶,有白沙沟、蓼叶坪诸水自北来会。
又东北百数十里,有宁越营水自西来会。
越嶲河至打土北,会蓼叶坪、白沙沟诸水,东流北折,过夹硬子、芭蕉背、骡马得、林杂等堡。
又东北流过上官六格,有马鬃岭之水来会。
又东北百余里,会大渡河。
以上正文摘自《越嶲厅全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