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军武风云录#

四野战将系列:吴克华2

作者:桅杆

4纵是“东野五虎”之一,自成立以来,长期担负野战或攻坚任务,只在四平保卫战期间打过一次阻击战。本来是准备攻打锦州,突然受命在塔山阻援,并且要“死守不退”。对这个“度的急转弯”,全军上下毫无思想准备,对吴克华及4纵全体官兵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此,关键在两点,一是排兵布阵,二是思想动员。应当说,这两方面4纵都做得非常好。今天就来说说吴克华在塔山阻击战中的排兵布阵。

吴克华(一)塔山不是山,地势平缓,无险可守

年10月4日,即接到东总电令的当晚,在4纵开会时,吴克华在地图上指着塔山一线说:“只要我们守住塔山,挡住援锦敌人的去路,锦州敌人就没指望了。任务再艰巨,也要坚决完成!”同时针对部队当时攻城呼声正高,吴克华和莫文骅当即做了分工,司令员负责排兵布阵,政委负责动员。

当时4纵在兴城一带。吴克华当即命令离塔山最近的12师连夜东进,占领塔山至白台山一线,并派副司令胡奇才随12师行动。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一支部队的战绩如何,往往要看上级或战场给不给机会,以及给什么样的机会。就4纵而言,如果参加攻锦,就不会打出塔山阻击战这样的威名;而12师就因为当时位置最靠近塔山,这个原本4纵最弱的师,一战打出2个英雄团。当然,给了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自己了。在塔山阻击战中,12师用事实证明自己也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吴克华将纵队3个师,从海边到白台山一线摆开:以12师用于防御正面,其中34团守卫塔山堡一线,36团守卫白台山一线;10师和11师置于防线侧后,随时准备支援12师;将纵队炮兵团门92毫米以上火炮集中使用,组成2个炮兵群,置于防御阵地后侧。

塔山不是山名,而是一个约户人家的小村庄,叫塔山堡,位于锦西与高桥之间,去锦州的公路从村里穿过,北宁铁路就在村的东边。敌军增援锦州,必然要通过塔山堡。这一带地势平缓,防御正面约12公里。从海边到白台山,地势渐高,白台山标高约米,为防线上的制高点。所以,塔山不是山,也无险可守。

6日晚开始,4纵部队陆续指定地域,立即开始修筑工事。

(二)防御核心应放在哪里,是白台山还是塔山堡?

8日,程子华(第2兵团司令员)到白台山察看阵地,吴克华等纵队、师级领导一同参加。在此期间,关于防御核心放在哪里,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放在白台山,另一种意见是放在塔山堡。

两种意见各有利弊:如果放在白台山,可以居高临下,火力封锁塔山堡一带,还可从两翼包括进攻的敌军;但问题是,两地相距约有7公里,只要敌人以一部兵力牵制白台山,大部队即可通过塔山堡。而如果放在塔山堡,敌军一旦攻下白台山,将直接威胁塔山堡,而且无险可依,守备难度更大。所以,最初12师把防御核心放在白台山,塔山堡只作为警戒阵地。

对上述两种意见,现场经过研究,认为把防御核心放在塔山堡更为有利。因为没有查到资料记载,笔者根据相关战史和回忆文章,多方比对分析,把防御核心放在塔山堡的主张,应该是吴克华提出的。因为从兵团、纵队到师这3个层级上,之前12师已经将防守重心布置在白台山;而程子华在回忆录中说,“(经过讨论)最后认为以塔山堡为我防御核心有利”。

看完阵地后,吴克华和莫文骅商量后,决定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发扬军事民主,力求防御方案更加完善。吴克华最后总结,对前述部署进行局部调整:以12师和11师31团共4个团置于一线防御正面,重点防守塔山堡、塔山桥、白台山等战术要点;10师和11师另外2个团,梯次隐蔽配置在一线部队侧后,作为纵队预备队。同时一线部队也分2个梯队配置,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支援第一梯队,始终保持后劲和反冲击能力。

10日天刚亮,塔山地区突然地动山摇,敌军出动第8师、暂62师、师等部,向塔山堡、铁路桥和白台山发动猛烈进攻。连续激战2天,敌军伤亡约人,未得一寸进展。

第三天(12日),为了让刚抵达战场的独立95师恢复体力,敌军没有发动进攻。

(三)吴克华再次调整部署,敌“赵子龙师”当天即被打残

乘此机会,吴克华一面命令部队抓紧加固工事,一面再次调整防御部署:缩小防御正面,将12师34团防守的塔山堡及以东阵地,移交给纵队主力10师28团;同时报第2兵团同意,11师31团将一线阵地移交给11纵,并调整至12师侧后,加强纵深配置。将整个防线的防御重心进一步向塔山堡及其两翼集中。此外,还对机枪、火炮的配备进行调整,加强了火力压制能力。

与此同时,还针对敌军进攻特点,在战术上适当调整:一是在敌人炮击时,阵地上只留少数警戒人员,其余进入阵地防炮,待敌人步兵冲锋时再进入阵地;二是组织精干分队,迂回到敌军侧翼,实施突然反击,守中有攻,打乱敌军进攻节奏。

事后证明,这些调整是必要的,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13日,由于敌独立95师参战,是整个塔山阻击战最惨烈的一天,白台山至塔山阵地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敌军采取密集队形,实施波浪式冲锋,进攻的重点仍是塔山堡。这绝对是硬碰硬的一天。4纵经过12日的调整,在塔山堡及两侧约0米阵地,就配置了66挺轻、重机枪,每隔15米就是1挺机枪,另有几十门各种小口径火炮,背后还有纵队炮兵团火力支援。

在我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敌军的冲锋屡屡遭到重大伤亡,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当天即被打残。但防守塔山堡的4纵第一主力28团也伤亡惨重,不得不在当晚用30团替下。

敌军14日的进攻明显疲软了,到15日更是没有信心再打了。之前每天进攻都要打到傍晚,这天打到中午就草草收兵,战争最残酷的阶段也过去了。严格地说,塔山阻击实打实地只打了4天半。

应当说,在战前和战斗过程中,吴克华及时调整部署,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是塔山阻击战取胜的两大关键因素。有人不禁会问:吴克华能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部署,敌军有那么多“黄埔系”军官,又是陆、海、空立体进攻,为什么一直采用呆板战术、死攻塔山堡呢?下文再详细为您解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