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大决战》三部曲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巨作,时至今日仍被奉为经典。这部电影从筹划到完成,历时5年,耗资巨大,动员了数十万军队和群众演员,可谓宏大规模。其中,对林彪一角的刻画与诠释,成为这部电影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让电影主创们一度面临困境。

林彪作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其在军事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由于他后来的历史评价较为复杂,当时主创们在处理这个角色时十分谨慎。一些人认为应该回避这个角色,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将他描绘成一个反面人物。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慎重处理。

所幸,当时担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及时地给予了指示和指导。杨尚昆指出:“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杨尚昆的指示可谓一语中的,指出了创作中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即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林彪在军事上曾经有过贡献,这并不会因为他后来的历史评价而抹杀。杨尚昆的指示不仅为电影创作指明了方向,也体现出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杨尚昆指示的指引下,《大决战》的编剧们终于可以放手去写林彪这个角色了。在选定演员方面,他们最终选择了马绍信来饰演林彪。马绍信在表演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出演过《雷雨》、《骆驼祥子》等经典话剧作品,演技精湛,为饰演林彪这一复杂的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绍信起初也对饰演林彪感到有些郁闷和没底。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历史资料、咨询专家教授、拜访老同志等。他试图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林彪这个人。林彪内向寡言的性格和不多的外形动作,给马绍信的表演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好在主创团队给予了他指导和启发,让他找到了突破点。

马绍信逐渐领悟到,他需要演绎的是辽沈战役中的林彪,而不是后来叛党叛国的林彪。这个认识让他放下了包袱,找到了适合的表演基调: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信和指挥欲强,在特定时刻又表现出一丝不顺从。马绍信的表演逐渐进入状态,他成功地将林彪这一历史人物诠释得有血有肉。

在电影中,林彪的“亮相”镜头就被马绍信演绎得很有味道。镜头从林彪的背影开始,然后慢慢转至正面,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死板而阴郁的表情。这个设计巧妙地体现了林彪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性格特征。马绍信在细节处下的功夫,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和生动。

马绍信在表现林彪吃黄豆时也加入了许多设计。有时他预先把黄豆放在桌上,有时则从口袋里掏出来吃。这些细节动作看似不经意,却让角色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在塔山阻击战的场景中,林彪在罗荣桓准备打电话时一思索又撒回豆子,按住电话,这一细节也体现了林彪的指挥风格和性格。

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林彪在塔山阻击战关键时刻的抉择。当蒋介石在询问攻击塔山的各种条件后,下定决心要动用全部炮弹时,林彪的回应是:“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简短而有力的几个字,将林彪的指挥风格和坚决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绍信对林彪的诠释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杨尚昆在观看完电影后,对马绍信的表演赞不绝口,称其“演得很好,很神似”。后来,杨尚昆在接见剧组演员时,对饰演林彪的马绍信更是激动不已,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中充满复杂感情。这一举动体现出杨尚昆对马绍信表演的肯定,也流露出他对旧时战友的复杂情感。

马绍信在《大决战》三部曲中的表演,成功地将林彪这一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演绎得可信且富有感染力。此后,他在其他电影中再次饰演林彪,进一步巩固了观众对他的印象。在许多观众心中,马绍信饰演的林彪已成为经典,是其他演员难以超越的。

令人遗憾的是,马绍信于年3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他的离去为电影界和观众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幸,他留下了《大决战》三部曲等经典作品,他的表演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大决战》三部曲是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次突破,其成功离不开像杨尚昆和马绍信这样敬重历史、尊重艺术、认真对待创作的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这部电影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其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剧情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马绍信对林彪的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历史人物,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