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那么低究竟可以抵挡得住什么?初次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内心产生了相同的疑问,直到“它挡住了外邦入侵的野心”这条回复闯入眼帘,寥寥十余字犹如一束阳光将围困着我的黑暗和迷茫驱散。
这条铿锵有力的回应,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屹立于国境线上的界碑所存在的意义--界碑所维护的是共和国的尊严,对界碑的敬畏和尊重等同对这个国家的敬畏和尊重。
任何妄图僭越这道红线的做法都是自取灭亡,正如于年打响的北塔山战役,这是中蒙双方唯一一次交战,但却令蒙至今再不敢再踏足我国领土一步。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其实外蒙古也很清楚,上不得台面的卑劣勾当只能在私下里进行。20世纪初腐败不堪的清政府早已是外强中干的强弩之末,对外蒙古的掌控也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彼时的外蒙便动了自立门户的歪心思,借着沙俄政府的推波助澜,外蒙在妄图独立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成了滋养外蒙野心的温床。即便曾派遣得力干将徐树铮将军前往外蒙进行敲打,但自顾不暇的北洋政府对外蒙的独立同样显得有心无力。直到年,在苏联傀儡乔巴山的领导之下,外蒙彻底独立,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待到年雅塔尔会议召开,蒋介石打着与苏联建立良好关系的幌子,变相默认外蒙独立的合法性。平庸的南京国民政府亲手割让了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任其发展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而在外蒙独立建国之后,中蒙并没有建立合法的外交关系,甚至连本该是重中之重的国境线问题都未曾妥善解决,这也为日后的冲突爆发埋下了伏笔。
反击自卫外族败退
绵延近80公里的北塔山是疆北与阿尔泰山相连的唯一要道,一旦被外蒙夺取,相当于新疆地区对外蒙门户大开,而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作为我国新疆地区与外蒙之间的界山,北塔山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何况这里水源丰富而且植被茂盛,对于外蒙来说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贪婪的外蒙一直在觊觎着对北塔山的控制权。
外蒙对北塔山的袭扰最早可以追溯至年,小股部队的频繁骚扰导致边境线上的气氛非常紧张,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战争的味道。
47年2月,外蒙公然派出一支多达人的部队游走在北塔山附近,时不时越过边境线进行掠夺。如此嚣张的挑衅做法终于引起了中国守军的高度重视。
新疆警备总司令宋希濂迅速做出指示,命令暂编骑兵第1师派遣调查组去进行抵近侦察。
详查之下果然发现了蒙军的异样--他们不仅悄然搭建起战时住所,甚至在他们的战备物资中还出现了带有俄军标志的肩章以及大量苏联生产的弹药。很明显这是一场外部联合针对北塔山的阴谋,也正是在这一刻大战一触即发。
收到敌情的宋希濂司令凭借军人的敏锐嗅觉很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果断向上级进行了详实汇报,与此同时派遣精锐部队开拔进入北塔山脉,严阵以待严防外蒙军队的偷袭。事实证明宋希濂司令做出了正确和及时的判断--47年5月蒙军悍然越过边境线,闯入了北塔山南部地区。
率部进驻北塔山的新疆骑兵52团逮捕了两名非法越境的蒙军士兵,而这一举动也彻底激怒了气焰嚣张的蒙军部队,同年6月蒙军步兵与炮兵协同突然向52团驻地发动猛烈进攻。
苏方的支援给了蒙军莫大底气,在苏方飞机的密集火力支援下,蒙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待到战斗结束之时,虽然蒙军被暂时击退,中国守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北塔山阵地绝对不容有失,因此宋希濂司令抽调骑兵二团和汽车连火速驰援。而在我方援军抵达战场之前,蒙军的多次反扑都被英勇的中国守军所压制。
时间来到6月9日,骑兵二团及时投入战斗掀起了荡气回肠的反击。面对气势如虹的中国军队,蒙军根本无力反击,溃不成军的外蒙部队节节败退,甚至连阵亡士兵尸体都来不及掩埋,就狼狈的逃回了国内。
经此一役蒙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虽偶有袭扰,却始终不敢再越雷池半步。47年7月外蒙申请加入联合国的观察期已满,但作为北塔山之战的侵略方,在中国强势的据理力争下外蒙哑口无言,终而被驳回了加入联合国的请求。
国际舆论的压力同样让外蒙难以抵挡,年外蒙投子认负宣布撤军,剑拔弩张的北塔山战役也宣告结束。
犯我国威虽远必诛
年新中国成立,这意味着中华民族正式进入了全新的历史纪元。国力的强盛彻底粉碎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腾飞的中国也让心怀鬼胎的外族再也不敢心生非分之想。
北塔山战役是中蒙双方唯一一次交战,也正是这一次交手结结实实打疼了对方。中国用强有力的回应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绝对不容侵犯。
那个熟悉的问题再度浮现于脑海;长城挡住了外邦入侵的野心,而界碑则维护了共和国的尊严。我们永远欢迎友好交流和互通有无,因为只有合作才会达成共赢。
同样我们也不会畏惧任何的挑衅和欺凌,亿万万同胞对祖国领土统一的重视是永远不可能退让的底线。
小结:
作为拥有五千年深厚历史积淀的华夏古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但尊重应该是彼此相互的。中国人民向往和平,也在为世界大团结而矢志不渝的奋斗。倘若有人试图想要让炎黄子孙弯曲那挺直的脊梁,那就请做好迎接雄狮振聋发聩的怒吼的准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