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清晨,天空有些阴沉,远处的山巅乌云缭绕。
一群羊从山坡上奔涌而下,艾迪列提沃热阿孜·胡尔曼汗穿着棉大衣骑在马上,一只牧羊犬紧随其后。
他的妻子打开前方圈舍的门,小羊羔“咩咩”叫着冲了出来,急切寻找着妈妈。多只羊浩浩荡荡前进,它们要转场到夏牧场,开启夏季的美好生活。
一大早,六师北塔山牧场畜牧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娃提汗·对山就骑着摩托车进山了。连队已经有六七户牧工搬迁到了夏牧场,“不知道他们在那边情况咋样,我要去看看。”
6月5日,娃提汗·对山(右)向艾散·阿斯哈尔的妻子了解家中情况。丁愉摄
探访夏牧场
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最高海拔米,6个连队中3个都以畜牧养殖业为主,畜牧三连是距离边境线最近的一个连队。
娃提汗·对山驾驶摩托车在山路上快速行驶着,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了海拔近米的山腰。
阳光穿透云层,如万缕金箭射向大地。群山连绵,在一处舒缓的坡地,白色的山羊撒满山坡、谷地,把绿色的山谷点缀成了一幅画。
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的儿子看到来人,转身回毡房报信。瘦削、高大的父亲迅速走出毡房,迎接娃提汗·对山。
“辛苦了,这么远,您还来看我们。”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紧握着娃提汗·对山的手,连连说。
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的妻子体弱多病,看病花了不少钱,家里生活拮据。娃提汗·对山动员养殖山羊的牧工,将羊只交给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代牧,帮助他增加收入。
“冬天降雪多,夏牧场草长得好。”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告诉娃提汗·对山。
北塔山近年连续干旱,今年终于有了转机。
“你们在这里注意安全,管理好羊只,有问题及时告诉我……”娃提汗·对山叮嘱道。
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的双胞胎儿子在北塔山牧场小学上五年级,端午节学校放假,都回到了家里。难得有客人来,大儿子叶散·特勒吾别克弹起冬不拉,唱起了哈萨克族民歌,歌声让寂静的山谷欢腾起来。
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坡地,46岁的阿勒塔依别克·胡那皮亚和妻子、母亲一起在这里放牧。
山里寒凉,走进毡房,围坐在炉火旁,立刻感到了暖意。主人烧起了奶茶,端出了奶疙瘩、奶豆腐、酥油和干果,招待贵客。
放牧有没有遇到问题,身体怎么样,生活有什么困难,娃提汗·对山和阿勒塔依别克·胡那皮亚73岁的母亲拉着家常。
离开时,阿勒塔依别克·胡那皮亚的母亲依依不舍,拉着娃提汗·对山,来到毡房后茂密的草丛里,拍照留影。
在海拔多米的山顶,冷风呼呼、云雾弥漫,能见度不到米。路旁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娃提汗·对山停下来,查看牧草长势。“这里的草长得不高,却比山下的草更有营养。”再等一个多月,畜群会陆续来这里觅食。
6月5日,娃提汗·对山踏勘草场、了解牧工放牧情况。丁愉摄
发现一眼泉
44岁的娃提汗·对山生在北塔山、长在北塔山、参军在北塔山,离开部队后依然在北塔山工作,人们说他是北塔山的“活界碑”。
连队牧工多以放牧为生,娃提汗·对山常常骑着马踏勘草场、了解牧工放牧情况。长期的山地生活,练就了他健壮的体魄,也让他的肤色变得黝黑。
年5月的一天,在距离连队十余公里的山里,他发现了一处泉眼。泉水清澈照人,汩汩地流淌着,水量比一般泉眼大;掬起喝一口,甘冽舒畅。
娃提汗·对山心中欣喜:连队的自来水冬天常常断流,且碱性大。把这股泉水引到连队,可以解决大家的吃水问题。
第二年,输水管道就通到了连队,源源不断的泉水流进了家家户户。
“当年冬天水管被冻上了,后来加装了保温层,水流才通畅了。”指着一截长多米、裸露在外面的水管,娃提汗·对山告诉我们。
泉水依旧清澈,只是四周有牛羊踩踏的痕迹,还有牲畜的粪便。
“我们要加装围栏,把泉眼围挡起来,不让牲畜靠近。”娃提汗·对山与同行的工作人员商量着。
泉眼流出的水积聚成一片水塘,水泥砌筑的拦水坝,挡住了水的去路。直径近1米的水管连接了水塘和远处的沉淀池,经过沉淀的泉水通过深埋地下2米的输水管,将水送到十余公里外的连队。
“我们还要在连队修一个沉淀池,让水再次沉淀,净化水质。”娃提汗·对山说。
6月5日,特勒吾别克·索勒唐哈力木的大儿子叶散·特勒吾别克,弹起冬不拉,唱起了哈萨克族民歌,欢迎娃提汗·对山的到来。丁愉摄
搜寻迷路人
自年来到畜牧三连,娃提汗·对山已经在这里工作12年。他熟悉连队的一草一木,谁家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他反映。
年10月的一天,天已经黑了,布布汗·哈德拜突然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她年近80岁的公公、老党员热马赞·努尔阿斯勒出门找羊,一直没有回来。
娃提汗·对山连忙通过广播和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