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塔山 >> 塔山传说 >> 千年古刹红塔寺
<

沿着奔腾不息的洮河水,来到唐汪川红塔山,这里地势险峻,山峦层次分明,丹霞地貌别具特色。红塔山上,两根红色巨柱非常明显,凸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碑文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洮河为古枹罕地,境内不少名刹,而红塔寺为最著。”这里“山势笤峣,林木蓊郁,仿佛落伽之地”,“傍山而禽鸟参禅,近水而鱼龙听法,游人随喜而不思去,高僧至止而愿高栖,此所以甲于洮河之诸刹也”。

红塔山雄居唐汪川心,犹如一条巨龙,由西向东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分为上下两川,红塔山地势险峻,山峦层次分明,千百年的风吹雨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暗红色红塔巨柱别具特色,尽显粗狂刚健、激昂向上、惊心动魄的阳刚之美。红塔寺在百丈红塔岩石上凿成,塔名由此而得。

红塔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约多年,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红塔寺重建,成了上、中、下三殿,全寺布局合理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殿内恭奉三大古佛,寺内保留有古洞壁画和古佛画像,是临夏州仅次于炳灵寺石窟之外的又一处重大发现,填补了自治县境内没有石窟壁画的空白。后经多次重修。目前,壁画岩洞暂未对游客开放。走进红塔山下,“红塔寺”三个字在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分外明显。木刻与彩绘,在阳光下色彩艳丽,中间大两侧小的三扇门,素淡的古铜色,古朴庄重。

年10月,敦煌研究院组织的相关专家,曾一起攀上悬崖,进了石窟,看到了壁画。专家实地考察发现:红塔寺洞窟为殿堂窟,主室平面呈较规整方形,面积约为20平方米,平顶,顶高约2.3米。北壁开一方形龛,可惜龛内塑像已经不存在了。窟内四壁绘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千佛、明王像,四周绘佛教故事。同时,西北壁龛外两侧各存菩萨一尊,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破损严重。通过窟内题记可知,此窟最外层壁画是在康熙十二年由当地唐氏家族重修绘制。底下尚有两层,当时未能详细考证。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窟顶正中间有一方形坛城,其形式与明清藏传佛教寺庙中类似,但坛城并非壁画,而是将内容在纸上画好,然后直接粘贴在前代泥壁上的。在石窟内部的绘画方式上,其形式比较少见。

临夏最后一位进士邓隆去唐汪川游玩,看到红塔寺奇特景观,赋诗一首:

擎天石柱号红塔.

万古凌云笔一支。

洮水满田青不尽.

月明倒影蘸清池。

邓隆(~年),字德舆,号玉堂,甘肃河州人。清光绪三十年(年)进士,任新都、南充知县。民国时期,任甘肃议会议员、夏河县县长等职。他见奇峰插天的红塔,想到了写文章的笔,倒也新奇。以洮河水为墨,以唐汪大地为纸,写出篇篇锦绣文章。

唐汪川之西侧的丹霞地貌,“擎天石柱”形成尖塔,高高耸立,直插蓝天,奇特、雄伟、壮观。洮河水灌溉清苗,明月和红塔,倒映在水中,又是一番美丽的景象。红塔下面有佛寺,始建于南宋,有碑记之,是一处极佳游览胜地。来唐汪必打卡之处哦!

魅力唐汪,相约千年

在这里

不只有绝美的红塔寺

还有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

自成一景的杏花林

妙造天成的牛形山

绚丽惊艳的光影盛宴

……

这片土地美得如此动人心魄

如今

她正盛装以待,等你赴约

春色唐汪川欢迎你

来源:东乡文旅

编辑排版:邓彩霞任力

审核发布:杨挚

备注:临夏文旅内容文章旨在宣传临夏文化旅游,不加原创,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千年古刹红塔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