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对于精锐军一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国军的13大美械军,以及它们里面以整编74师为首的五大主力。不得不承认在年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械部队对刚从游击战走出来的我军,确实是降维打击,当初廖耀湘新6军一个师就能阻挡4野1个纵队。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军但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大队长武器越送越多,我军在装备上已经逐渐赶上国军,特别是3野和4野。甚至于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入关之后准备南下的4野一个普通军,在装备上,都能赶得上国军所谓的“五大主力”。
因此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看一下,入关后的4野一个军在装备上,凭什么可以单挑国军一个“国军五大主力军”……
国军五大主力的驻印军国军五大主力装备
作为国军美械13大金刚之一,这五大主力可是当时美械军的第一梯队,第2、13和54等军虽然也是美械,但和这5大主力相比,还是要差上一个量级。以年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标准来看,国军五大主力一个军的战斗力,当时日军1个师团还要强不少。
比如当时的整编74师(御林军),年6月在涟水战役之前,张灵甫的整编74师人员一共是人,下辖3旅6团(不含补充团),在重武器装备方面,整编74师一共有1个军属榴弹炮营,含口径mm美制榴弹炮12门(这个是配属给74师的,并不在编制内,但因为一直跟随作战,暂且将其归纳到里面)。3个旅属山炮营含美制75mm口径山炮36门。37毫米战防炮34门,中口径迫击炮51门,小口径60mm迫击炮门。在轻武器方面,有美制水冷重机枪挺,轻机枪挺,冲锋枪支,步枪支。
被称为御林军的整编74师再比如当时最精锐的新1军,整个新一军并未参与整编,人数为人。
下辖3个师,在装备上新1军要比整编74师要好上一点,军下面同样是下辖1个mm榴弹炮营(12门),但在师一级的重炮上,当时新1军的核心战力新编38师下辖的是2个的师属山炮营(24门),其他两个师则是1个营(12门),也就是说在身管重炮上,新1军就有60门左右。在其他枪械方面差距不大,但60迫击炮新1军却达到了惊人的门左右。
在东北沈阳进行演习的新1军通过从上面美械军(5大主力)的对比上不难发现,当时5大主力都标配有1个军属mm榴弹炮营(实际上整编74和11师是没有的),以及3-5个师属山炮营(36-54门左右,以及60-80门的迫击炮和门以上的60炮,而且轻机枪装备到班,重机枪一个营下辖6-8挺左右。
因此从这个维度来看,二战日军一个师团,在五大主力面前还是要弱上不少的。
国军五大主力,看着就像精锐4野步兵军的蜕变
那么了解到国军五大主力的装备和战斗力之后,再来看看4野步兵军(纵队)当时的状况。和国军五大主力相比,4野的步兵军(纵队)实力和装备发展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年的时候,4野部队虽然在林总的几次整训之后,部队得到了加强,但当时以4野一个纵队战斗力,还是和国军东北一个军有很大差距,更不要说国军中最精锐的五大主力。比如年的1纵(38军)在轻武器和迫击炮上已经和国军整编74师差多,但在重武器上我军迫击炮算上60炮才不到门,山野榴加起来30门都不到。
进入东北初期4野缴获的日式火炮到了年辽沈决战的时候,4野五虎(第一梯队)的装备已经达到了国军五大主力的水准。以塔山阻击战的4纵(41军)来说,全军4万人,迫击炮加上60炮门,山野榴39门(要强于关内国军18军和第5军)。但除了这5个纵队,其他部队还是要弱于国军五大主力,比如在大虎山阻止廖耀湘的梁兴初10纵(战斗力在4野算第二梯队),3个师装备都不好,只有机枪、步枪、手榴弹。炮兵只有配属的3个炮兵营,30多门炮(多数是迫击炮和山炮),炮弹也严重不足。
辽沈战役前4野缴获的mm榴弹炮故而,在辽沈战役期间,当时4野最强的1、2、3、4和6纵的战斗力,已经可以和国军5大主力旗鼓相当,但其他纵队还是要弱于国军五大主力。
不过到了辽沈战役之后,4野一共缴获20多万支枪(机枪、冲锋枪和马步枪)。门火炮,其中60mm以上口径火炮的0门,这包含门山野榴炮,已经大中口径迫击炮0门。这些装备除了部分补充战损外,其余大部分被分发增强给各纵队。
战役结束我军缴获大量装备以主力的1、2、3、和6纵为例:
这几个纵队无论是人数或者说装备都已经实现了对国军五大主力的反超。比如入关之后的山野榴等重炮已经达到了74门(差不多是美械国军的2倍),步兵炮55门。迫击炮门,同样的2纵的身管炮也达到了70门、韩先楚的3纵山野榴弹一共就有83门,6纵也有68门重炮.
因为此时4野的这4个主力纵队无论人数(5-6万人)还是装备,都已经是国军五大主力的1.5-2倍,重武器差不多等同于的普通的国军兵团。
辽沈战役后我军缴获的mm重炮而一些二线纵队,如10纵山野榴也有22门,加上步兵炮也有67门,能打能抢(打扫战场)的钟伟12纵,居然山野榴也达到了51门,甚至还超过4、7和8等纵队。不过整体而言,这些部队只能是普通美械国军的标准,接近国军五大主力,但仍有差距(除了12纵)。
在结束三大战役最后的平津战役后,根据缴获的国军装备和重武器,当时平津战役全歼和改编国军6个美械和半美械军。而这些装备也加强给了4野的第二和第三梯队纵队,进行整编为敌4野战军后,4野各军也实现了对国军五大主力的全面反超。
入关后我4野的mm火炮当时4野的编制为:
第四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13个军、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纵队、2个炮兵师、1个步兵师、1个战车师、1个骑兵师、2个整训师及6个后勤分部和南下工作团。总兵力(不含第50军)约88万人。一个军下辖4个师,比如第38军(原第一纵队):军长李天佑,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梁必业。辖步兵第师、师、师、师。
年进入华南的4野军队而且为了加强我军步兵在军一级的战斗力,4野在年3月15日,发出关于炮兵建设的第5号《炮兵命令》,对于步兵军和下属步兵师的炮兵配属进行了规范。
根据《命令》指示,4野的军和师属炮兵分为甲乙两个标准:
甲种编制:军属炮兵为“三三”制炮团(27门),师属炮兵为“三四”制山炮营(12门);乙种编制:军属炮兵为两营制小团(18门),师属炮兵为“三三”制山炮营(9门)。按照上述规定,全军12个军48个师,有9个军的炮兵团、21个师的山炮营实行甲种编制,其他3个军的炮兵团和27个师的山炮营实行乙种编制。
火力强劲的4野炮纵(剧照)这也就意味着4野头等军,如38、39、40和43等,一个军的炮兵就达到了27门榴弹炮和野炮,48门山炮的标准,这个整编标准可是国军五大主力的1.5倍以上。而即使是实行乙等的非主力军也有18门榴弹炮和36门山炮,这个乙等配属同样也超过国军5大主力常规的12门榴加36门山炮的标准。
炮兵强是一方面,其他轻武器我军也得到了换装,当初辽沈战役期间一日械装备为主的我军,在大决战后都换上了先进的美械标准,比如美式“春田”步枪、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来自“加拿大”的司徒登冲锋枪和勃然轻机枪等,这些堪称世界一流的自动武器。
我军用上了缴获的美式轻武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数据只是纸面数据,各军依然在南下过程中,靠着缴获和战时补充在武器上仍然不断加强。比如在年4野南下安阳的作战中,当时担任安阳攻坚的是4野最弱的42军(第三批成立的军)。当时朱总司令询问总攻的42军军长吴瑞林,问其对攻坚安阳是否有信心。而吴瑞林也自信满满地说道:
“我们军有人,现又成立了两个大口径炮营。共有人。4个步兵师,1个炮兵团,有52门野榴弹炮,1个美式重迫击炮营,各师有炮兵营(姑且算9门制,一共36门),团有迫击炮连,有各种炮弹余发。”
南下作战的4野,装备已超五大主力42军作为4野南下12个军中战力最弱之一,尚且在重武器上这么猛,更不要说的4野五虎了,所以就有了钟伟12纵1个师孤军进入青树坪桂系包围圈,但白崇禧纠集数倍兵力也吃不掉的他们的原因。
雨田君说
战争无非是此消彼长,在年的时候,国军在东北号称1个新6军就能击败林总,到了辽沈战役时4野装备起来,头等纵队的火力已经不输新1军和新六军。到了入关作战之后得到补充的4野即使是一个最弱的军(42军)也早就将国军曾经的骄傲——五大主力给全面超越。
当然4野之所以这么强大,除了要感谢后勤的同志和野司指挥训练得当之外,更还要感谢大队长不断运输和奉献武器……
—The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