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花、一筐瓜、一瓶奶……振兴路上离不开。”这句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振兴口诀”,源自山西大同云冈区杨家窑村。
十多年前的杨家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地贫瘠、房屋破旧,更别说有村产业了。
变化,发生在年。
在外经商的杨家窑村民郭占君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里要想富、必须有产业。”借着背靠塔山煤矿的优势,村里成立运输队,为塔山煤矿提供煤矸石运输服务,由此赚到了杨家窑的“第一桶金”。
随后,村党总支创新采取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的模式,陆续建起材料储备场、项目部集中服务区、加油站、混凝土搅拌站等多个村办企业。
“单有工业可不行,村子要想可持续发展,得多条路走。”郭占君想到了转型,发展现代农业。
四方牧业转盘式挤奶机。新华网发
依托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区位优势,年杨家窑村发展乳业,投资2.3亿元成立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饲养纯种荷斯坦奶牛头,日产鲜奶吨。年,杨家窑延伸产业链,依托养殖园区又成立了牧同乳业作为乳业加工,被大同人称为“身边的牧场”。
杨家窑村蝴蝶兰基地。新华网发
同时,杨家窑还建起蝴蝶兰基地与木瓜大棚,力争让“大同人不出大同就能摘到南方的水果”,目前杨家窑年产蝴蝶兰种苗40万到50万株,年产28万多颗木瓜。
杨家窑村“花园式小区”。新华网发
产业兴旺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计划在郭占君心中萌生。村里启动新居建设工程。由欧式别墅和板式住宅楼组成的“花园式小区”鳞次栉比,宽带网络、数字电视、视频监控一应俱全,自来水、天然气、集中供热全部入户。
“环境变好了,村民素质也得提上来,让杨家窑乡风更文明。”年杨家窑学校诞生,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除基础教育之外,学校还设立第二课堂,开设茶艺、沙画、地理、手工、美术、创客空间等课程。
从年到年,杨家窑村经济总产值由万元增长到1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5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杨家窑,杨家窑乡村振兴的经验正被推广出去。
本文来源:新华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