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根治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文/刘根勤年3月5日13时20分,褚时医院去世,享年91岁。消息传出,全网刷屏,一片致敬之声。中国人讲究“逝者为大”。这是一种善良的传统。不过万事也要“随缘”。如果跟对方素不相识,甚至连对方的基本信息也不了解,就像去听讲座,对讲学者一无所知,或者纪念一位作家与演员,却根本没读过对方的著作,没看过对方的电影,就大加抒情或吐槽,实在不值得提倡。我对褚老,基本隔膜。我既不属于烟民,也没吃过他的褚橙。但我学历史,做过新闻,对他的生平与气质大体了解。我的态度是:尊重,有些敬佩,远不到崇拜的地步。褚老高寿,在他这个年龄,不容易。我说过,在20世纪的中国,活到60,合格。90,优秀。褚老坚强,一生大起大落,始终坚挺。看到他,我总是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又想到里尔克的那句诗:并无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现在互联网上对褚老的纪念与歌颂,主要聚焦在两个关键词上,一是“企业家精神”,一是“传奇”式的精彩人生。先说一句,作为企业家,褚老并不算成功。褚老一生的企业经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60年代的乡镇糖厂。懂历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故事的指向与含金量。糖厂的业务是熬糖。但算不算企业?其实就是个“单位”。褚老做事认真,肯动脑筋。他只是组织工人砸掉了糖锅上的陈年老垢,产糖率就上去了。这个故事中,褚老是“老师傅”式的巧匠。话题价值有限,但一般用来为他的“传奇”开场。褚老第二个故事,也是他的巅峰,自然是从年开始,长期担任玉溪地区烟草企业领导,创造了“红塔山”系列超级品牌。那时候,“中华”是顶级品牌,普通人基本见不着。“红塔山”是一流品牌,普通人须仰视才见。我记得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里,一场战斗爆发之前,从来只抽劣等旱烟的主角梁三喜,破天荒地买了两包“红塔山”。这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狂欢。地产教父、实际上更像明星的王石“自称”是褚老的粉丝。他总说万科什么时候利润达到亿,而20年前褚老就达到了这个数额。问题来了,万科固然不是王石自己的企业,红塔集团呢?国企的成绩,与老总的关系有多大?好像沿海某省省长说,我每年GDP多少万亿。你会当真或者崇拜他吗?除了国企之外,褚老人生的一个“关键词”,是“烟草”。烟草这种商品,许多人在消费。但烟草行业,完全的特权行业。虽然不如盐、煤这些,但其权力与利益,不是外人可以想象的。其他地方的烟草局或者后来的公司,多半也就是个机关。但云南不同,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玉溪或者说红塔集团,从烟叶种植分配收购到机器设备采购到销售,都是统一规划与运营的。时代变迁、市场需求、地缘优势、行业特征,加上褚老本来也不是个平庸之辈,这些要素“合体”,自然造就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传奇”。在烟草行业,红塔集团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前五。但企业是国家的,褚老的功劳实在有限。何况烟草这个行业,很难说有多少受人尊重的荣誉感与成就感。褚老的荣光,含金量有限,但能分辨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被他的“企业家”或者“经济英雄”的光环照耀到眩晕。年,他“折戟沉沙”,因为经济问题,以71岁高龄被判无期,两相对比,落差巨大,引发了太多人的同情与唏嘘。他的遭遇,在那个年代,不是特例,而是相对普遍的。所以李经纬仰天叹息的悲情照片,让人印象深刻。至少我以前是极端同情与义愤填膺的。现在看来,人要讲规矩。在国企负责,你就是公务员,官员,权力大,压力可控,但待遇也是限定好了。这没什么说的。不能在国企做事,讲民企的收益。反过来真要自己做,能做大才算本事。所以我特别佩服珠三角与浙江的企业家,60、70年代,几个兄弟与乡亲凑钱或贷款,冒着政策与市场风险,做成了自己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这是真正的能力。褚老在里面待了几年,后来被“保外就医”。他开始了第三次“辉煌”,就是在哀牢山上种橙子。这次他赶上了“互联网”与“电商”时代,他的“故事”被翻来覆去地讲。核心概念就是他的坚韧与“工匠精神”。这都不用怀疑。到他去世前,“褚橙”的销售额一年差不多一亿,利润不详,但肯定优先。这数字有点尴尬。现在人口气大,地产金融互联网等领域,资本都是百亿为单位的。褚老这个数字,类似于一百年前东南亚华侨农场主的规模。两个字:艰辛。本来也没什么。褚老的劳动,纯天然,而且有工匠精神。但对比他在烟草行业的高度,感觉是平行宇宙。按照企业的标准,这是“小企业”。所以给褚老戴上“企业家”的帽子,说他是“企业家精神”的代表甚至“伟人”,我觉得失之于“谄”。如果不讨论烟草对人民健康的危害,褚老是个值得尊敬的老人、长者。第二个话题就是褚老的“传奇”人生。这个话题比较主观,讨论空间小一点。褚老的坚韧,是在他多舛的一生中展示出来的。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滇越铁路上被法军的炸弹气浪震伤去世。他自己很早就闯荡江湖,是标准的“老革命”,如果不出问题,他肯定是“离休”的级别。世事难测。50年代,他被“打成右派”。90年代锒铛入狱。最大的打击是他在狱中时,女儿褚映群自杀。现在还好,儿子褚一斌继承了他的事业。有那么多朋友扶持,估计差不了。也有人说了,以褚老的名望与人脉,种香蕉一样赚钱。不过这就不是企业家的核心气质了。《尚书》里讲“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真正的福气,是心安理得,身心健康,家人和睦。这个很难。我们常说“成功”,有很多要素。但有一点,名气大概是最不重要的。那些有福气的富贵闲人,别说网上,就在街上都很少看到。褚老的一生,名气巨大,但更多是时代的需求,是舆论需要,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很早听说过褚老的名字,但那时网络不发达,没看过他的照片。后来看到的,是他晚年的照片,第一印象是“艰辛”。再看到他年轻的照片,眼神里透露着聪明与坚毅,但眼型与嘴角的法令纹,或许预示着他坎坷的后来。他种植橙子的哀牢山,名字来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但我始终觉得对他有些不合适。他多灾多难的一生,却成为别人励志故事的“主角”,甚至不入流的女演员也去蹭他的“热点”,一直在被消费。这种“心酸的浪漫”的感觉,不好。如果他是我的长辈与亲人,我希望他的一生不要那么多故事,而是平平安安踏踏实实的生活与工作,在亲人围绕中含笑而逝。作者简介:刘根勤,文学博士、文史学者、文化观察者,界面广东专栏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3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