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接触、产生联结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深入学生之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方舟重洋编辑覃柳笛
绍兴塔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沈园研究“钗头凤”(绍兴塔山中心小学/供图)
已是丹桂飘香的时节,刚学完语文第三单元,在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课堂上,一场“民间故事我来讲”的课堂展示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的同学将自己所喜爱的本地民间故事娓娓道来,生动的表情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台下学生们一脸专注。
课后,孩子们还通过实地考察,寻访名人踪迹。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题扇桥”“躲婆弄”等故事中现存的城市地标,切身体会了王羲之与卖扇老婆婆的传神故事。
这是塔山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生动一课。这样从统编教材中的故事生发,又与绍兴乡土文化紧密结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几乎每周都有。“在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接触、产生联结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深入学生之心。”浙江绍兴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叶燕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年9月2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其中强调“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校园内外,老师们和社会各界开动脑筋、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实践异彩纷呈
“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她的每个字都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那一定是中国。”今年3月,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美术教师张杨在学校开展的“甲骨文大课堂”上这样说。
如何做到将晦涩难懂的甲骨文融入到日常课程讲授中,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别出心裁。
“学校希望通过美术加语文共同教授的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孩子们身边,这是我们的教育初衷。”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校长姚晶说。
据了解,学校为了实现甲骨文与学生之间的“无缝连接”,鼓励老师利用各种手机软件,以中华民族悠久的生肖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将十二生肖与甲骨文相结合,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美术作业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张杨说:“当时,孩子们处于居家学习期,我利用主播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摆脱了居家学习的疲惫感,认识了12个甲骨文文字,还掌握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认可。”
作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余晓平(化名)也善于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其实内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讲课的时候,就喜欢将知识点编唱成童谣或儿歌。这种讲课方式,孩子们也容易接受。”余晓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无独有偶,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在“传统文化进课堂”上也有新故事可讲:在传统历史课的基础上,将关键历史事件及文化人物案例的要素提炼出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历史课本剧”的编排展演。该校初中历史教师龚其彬(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参与热情总是很高,在整个过程中也非常专注。”
不仅如此,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将中庭草坪化身为校园实验田,使其成为以传统中草药文化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草木蔬果、植物放大镜、博物写生台以中草药为媒介,将共建花园和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新奇的户外课堂。在年暑期跨域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中草药植物,如金银花、灯芯草、野玫瑰等等,了解其药用功效。
济南龙德学校创新设计成语接龙、故事接龙等传统经典海量阅读课程,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北京怀柔区第三小学结合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孝老敬亲、四爱一孝”活动,并设置“每周一课、每日课训、每周一诗”,每学期组织开展班级、年级、校级《诵千古诗词,做慧信少年》诗词大赛,评选校园诗词达人参加市、区级比赛。绍兴市秀水小学全年级每周都有《绍兴民间文学》拓展课,通过学习“绍兴童谣”“绍兴民间故事”“绍兴民间俗语”等等富有越地文化特色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绍兴历史、人文、习俗等风土人情的了解……
“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必须遵循他们的天性、兴趣与爱好,循序渐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健康、持久和有效地开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徐勇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拉近学生距离的有效途径。无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都应该努力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佐证、解释。典籍里的内容,许多都可以从地方文化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它们之间是一种‘理一分殊、万川映月’的关系——就像天上有一个月亮,地上有多少河流就有多少月亮的影子。”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综合组传统文化小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湘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厚植地域文化
深秋时节,北京香山红叶似霞,远远望去如丹色浸染,引得游人驻足观看。欣欣是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与家人一同来到香山搜集红叶,完成在校语文课“节气连连看”的课程作业。
“亲眼见到课本上的红叶,我知道了香山叶子红了也就是‘寒露’到来的时候。我打算收集好看的红叶拼成一幅画,然后可以放在班级展示栏里。”欣欣说。
看似简单的课程作业,背后则体现了学校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精深,如何运用好这份宝贵资源,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