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攻城拔寨倒在其次,主要是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把国民党军队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
这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构想,更是林彪的战术构想。
但是要把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这个笼子里,“笼子门”是关键。
而辽沈战役的“笼子门”就是锦州。
拿下锦州,辽沈战役就胜利了百分之八十。
这一点,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明白,林彪和东北野战军更是志在必得。
锦州的国民党守敌不足为虑,对待已经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来说,是势在必得。
但是蒋介石用兵并非泛泛之辈,面对锦州危局,蒋介石急调沈阳、葫芦岛的大部队增援锦州。
其实塔山没有山,是一块无险可守的方寸之地。
这就是塔山阻击战能够写进西点军校教科书的理由。
解放军只有八个师防守塔山,而国民党军队有11个师加上海陆空火力增援。
在塔山这块狭长的平坦地带,国民党部队完全能让自己的机械化坦克炮兵军团放开手脚,但是却硬生生被解放军止住了脚步。
当美国西点军校研究国共战史的教官踏上塔山这片热土后,对国民党大军在塔山这块平坦之地被解放军死死拦住,感到费解,这是一场实力如此悬殊的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塔山。
为何最终却兵败于此。
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单从胜利的原因来分析,兵家争胜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国民党军队天上有飞机狂轰滥炸,
可谓具备天时。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炮兵展开,可谓具备地利。
唯一不具备的就是“人和”,这里的人和不是有后方老百姓的支援,因为在单场的“短、平、急”战役中,是不必依仗后方支援的。
其实国民党很多将领在抗日中都是猛将,在民族危亡之际,官兵用命死战。
但是在塔山之战中,官兵都是被迫上战场,往前“冲”是因为后面有枪“顶”着,一旦遇到解放军的激烈阻击,只要有一人退却,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益,兵败如山倒。
所以,任凭比解放军人多势众的精兵良将,还有空中优势,国民党这些猛将最终还是变成了“蝗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