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年,塔山遗址首期发掘现场。图片来源:象山县博物馆年元月的一天,一道史前文明的辉光在东谷湖畔闪亮:塔山遗址的发现,把半岛的文明一下子推到了新石器时代。渐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在《塔山下层墓地与塔山文化》专著中写道:新石器时代,塔山遗址所在宁绍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塔山下层墓地的发现,或可成为宁绍地区史前史研究的里程碑。沧海横流,年的风雨飘过半岛的上空,曾经的苦难和欢笑,搏击和耕耘、碎裂和创造,都随时间的流水寂然远逝。然而当我们透过那些依然光洁的陶豆、陶鼎、瓷罐、玉壁……我们又分明看到了文明的印记和历史的回音,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创造。祖先的影子,在我们仰望的眼眸里渐渐清晰……塔山人历尽艰险,走过了远古时代的漫漫征途,托起了新石器时代的辉煌文明。塔山人的后代,从古蓬莱到新象山,同样道路坎坷。自中唐立县,历尽宋初的中落、元时的磨难、明朝的倭患、清季的海氛和民国的动乱。然而半岛人没有停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希望和梦想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铸就了今日象山人刚劲直朴,勤身俭业和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让我们一起凝视这些依旧澄明的陶豆、陶鼎、瓷罐、玉壁……倾听历史深处的声音。也许,我们会有一丝感悟,会有一种启迪,也会更加热爱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吴伟峰年第三期发掘现场。吴伟峰摄1、塔山遗址概况塔山遗址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被发现,年、年、年三期发掘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厚0.8-2.3米,分10个地层。时间跨度余年,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商周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又可分为三个文化层:下层文化中的数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显示的葬式,又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组合,反映了该时的塔山人为河姆渡文化。塔山遗址对研究江南地区史前文化乃至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8日,塔山遗址发掘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在第三期发掘现场展示一块印纹陶片。吴伟峰摄年11月8日,塔山遗址发掘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在介绍第三期发掘情况。吴伟峰摄2、塔山遗址的发现年1月的一天,还在象山中学就读的励江一随父亲到塔山脚下的一处煤气站换煤气,当时这里正在开挖修路,励江一在土堆里发现了一些带有花纹的陶片,由于好奇,他捡起几块陶片带回家。恰好父亲励茂村爱好历史文化,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随后父子俩便拿着小铁锹到煤气站附近去“考古”。挖了几次后,父子俩竟挖出了一个完整的陶罐。但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年代久远的文物,要上交国家的。于是,励江一便将陶罐交给了历史课外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胡朝胜。这也引起了胡朝胜的高度重视,随即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这是很有保护价值的古代遗址,并立即上报了县文管部门。至此,这个象山最重要的、也是至今唯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宣告发现。年发掘的商周时代的青铜箭镞。吴伟峰摄年发掘的商周时代的青铜鱼钩。吴伟峰摄3、塔山遗址发掘成果塔山遗址分别在年、年和年进行了三期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第一期和第二期发掘的史前遗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史前人类的居住地,其中包括各种人为的建筑遗迹;二为墓葬,包括38座分布密集且有规律的氏族部落成人墓葬,其中出土的38具人体遗骸保存较为完整。遗址文化堆积层厚80至厘米,分十层,主要内容是各个时期人类生活堆积,年代最早近年。出土器物分三大类:一是陶器,二是石器,三是玉器。塔山遗址出土的数十座墓葬,其形制和葬式,以及陶、石、玉器等随葬品的组合,反映了当时塔山人处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状态,是江南地区近年来尤其是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第三期于年10月10日开始发掘,发现了4个文化层,并在开挖排水沟时初步发现第4层下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层。出土器物除了10余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外,还有大量的陶片,以及一些新石器时期的木器和动物骨头,多枚唐代钱币。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口春秋战国时期的水井和一条曲尺形的石砌墙基。塔山遗址发掘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介绍,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在长江以南地区较少发现,在象山还是首次发现。另外,十几公分长的一枚青铜镞和青铜鱼钩保存十分完整,特别是青铜鱼钩以及陶网坠的发现,对研究渔文化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大地丰富了象山历史文化的底蕴。木器和动物骨头等有机质遗物的发现,也弥补了塔山遗址一期、二期发掘对塔山遗址认识上的不足。今日塔山遗址公园。吴伟峰摄如今已回填的塔山遗址。吴伟峰摄年前的塔山人头像复原图片来源:象山博物馆塔山遗址出土的部分新石器时代器物1、泥质夹细沙红陶高足豆口径16.5厘米,底径13.8厘米,高15.8厘米。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用于盛食物。这件陶豆夹细砂橙黄陶。口微侈,折腹,盘腹较深,喇叭形圈足。盘上腹饰凹弦纹,足部有两个对称月牙形镂孔,整体造型厚重。2、陶豆口径16.8厘米,底径15.5厘米,高23.3厘米。夹沙红陶。直口,微敛,深盘腹,高喇叭形足,足一侧镂一圆孔作装饰。3、泥质夹炭红陶单把罐口径15.2厘米,底径12.8厘米,高12.2厘米。一种盛液体或食品的陶制容器。夹细砂橙黄陶。制作规整,侈口,弧腹,短圈足,牛鼻状单把,腹部有四个等距分布竖向椭圆形浅窝,足部有三个月牙形镂孔。造型富有地域特征。4、陶圈足盘口径20厘米,底径16厘米,高9.2厘米。是上古时用来盛放食品的器物。泥质灰陶。直口,折腹,圈足。圈足处有三组由圆形、弧边三角形组成的镂孔图案。该器造型美观,工艺水平较高。5、陶釜口径14.7厘米,底径9.00厘米,高9.8厘米。古代陶制炊器。夹细砂橙黄陶,侈口,折腹,下腹弧向内收,平底,制作规整,造型较为奇特,具有地方个性。6、陶双鼻壶泥质黑皮陶。侈口,长颈,腹部扁圆鼓起,圈足外撒,口部两侧各附贴一贯耳。整体造型秀丽,制作工艺高超,体现当时陶器制作水平。7、半月形双孔石刀刃沿长9.5厘米,最宽处7,厘米。玄色,半月形,单面刀,近背处镂双孔,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制作线条流畅。8、玉玦外径6.0厘米,内径3.5厘米,厚0.6厘米。玉玦是古人用来佩戴的玉制装饰品。该玉玦制作规整,打磨光滑,截面隆厚,色呈青色,平面呈环形,一侧为玦口,块口相对处的环背原已断,采用横竖对钻孔加以连缀,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塔山先民玉雕工艺水平。图片来源:象山县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