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经过了意见分歧以及争论不已,再到最后意见统一,我军终于下定决心打锦州。
而锦州一战,熟悉辽沈战役的大概都知道,最关键的就是塔山阻击战。
嗯,就是那场让说出那句经典的“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的塔山阻击战。
那么,塔山阻击战为何至关重要呢?
因为,那时候,东进的国军已经从海路源源不断派增援部队过来,在葫芦岛集结了大概有10万人左右。
如若这些部队突破塔山,那么锦州就很难攻下来。
而如若锦州攻不下,彰武那边的补给线又被廖耀湘的的西进兵团截断,那么千里奔袭夺锦州的计划将会宣告失败,而一旦夺锦州的计划失败,也很大可能预示着整个辽沈战役的失败。
所以,塔山,就是锦州的门户。
于是,塔山这一战,便是整个辽沈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战。
下边,咱们就来说说那场塔山阻击战。
塔山这名字,乍一听,还以为是一座山。
但其实,塔山并没有山。
之所以叫塔山,仅仅只是因为这里有个叫塔山村的小村子而已。
都是平坦地带,根本无险可守。
不仅如此,国军那边还准备对塔山来个海陆空度全方位无死角打击。
除了陆地上的坦克大炮枪林弹雨,还有无数的轰炸机,以及无数战舰。
那么,面对国军如此大阵仗,我们如何准备呢?
我们采取的战术层面的策略是:梯次防守+把敌人放近了再打。
4纵的司令员胡奇才更是来到塔山最前线亲自指挥战斗,众将士守住塔山的决心坚如磐石,每个指战员都在阵地上画出自己最后的作战位置,和国军那边的车大炮不同,我军用鲜血和生命履行诺言,做好了拼光的准备,势必和阵地共存亡。
于是,10月10号,塔山阻击战正式开打。
前边还出了个小插曲,国军部将阙汉骞为了争功,没等侯镜如回来,就提前发动进攻。
派了一支部队猝不及防打下了打鱼山岛,但之后又被我们迅速夺回。
直到凌晨,他们的主力才发起总攻,于是,海陆空齐齐发力,铺天盖地的炮火朝着塔山席卷而来。
他们以为摧毁了我们大部分前线工事就万事大吉,但在他们冲上来的时候,却掉入了我们精心设计的重机枪交叉火力网陷阱。
国军万万没想到,共军的工事不是都被我们的飞机炸毁了么,怎么还有如此强大的火力网?于是他们整整突围了一天,但却怎么都突不过去。
于是,国军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霎时间变成了手足无措,开战首日只能无功而返。
但第二天,阙汉骞加大了火力攻势,让塔山阻击战的阵地争夺进入白热化,
最终,我军的梯次防守大大减少了伤亡程度,后续的预备队能够及时补上。
在我军一次又一次不要命的反扑下,终于把敌人打退了。
在阙汉骞欲要争功提前发动总攻的骚操作下,前两天国军的战果可谓颗粒无收,我军阵地巍然不动。
然后11日晚上,国军东进兵团的总司令侯镜如终于回到葫芦岛,亲自回来指挥大局了。
这时候其实放在他眼前的有两个进攻塔山的方案,一是正面突突,二是绕到背后搞迂回偷袭。
实话说,因为我军的大部分主力都放在塔山正面。所以如若侯镜如选择方案二迂回偷袭,倒真的有可能成功。
但,侯镜如最后还是选择了方案一。
那有人就会问了,为啥侯镜如不选择更好的方案二呢?
是不是此时老蒋又微操还是因为其他什么意外因素而耽误呢?
答案是,都不是。
侯镜如之所以不选择这个看起来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案,恰恰就是因为这个方案太正确了。
而侯镜如根本不想那么快打进去锦州去救范汉杰,因为他怕有去无回。
说到底,还是太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且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其间有一次国军的精锐独立95师本来靠夜间偷袭已经占了塔山的前沿阵地桥头堡了,但后援部队21师迟迟没跟上,最后又被我军夺了回去。
而之所以援军迟迟未到,不是因为天时地利问题,而是因为21师是侯镜如的嫡系部队,他们走到半路,侯镜如不想让自己的实力受损,于是硬生生叫停他们,不让他们前进半步。
所以,就这样国军那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小九九,而我军这边拧成一股绳。
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终于,两边拖到10月16号,国军那边得到一个消息,说不用再打了,因为,锦州已经失守了。
所以,这次的塔山阻击战最终我军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顶住了国军海陆空的无边炮火,取得成功。
那么,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国军那么大的火力优势都拿不下小小的塔山呢?
一是因为我军方面做的战前部署准备足:
直接派了军级首长胡奇才下到前线,不仅大大地鼓舞了我方全军士气,而且让指挥更加高效,调兵遣将更为及时。
另外,我军对症下药,针对敌人过于强大的火力压制,采取的是梯次防守的战术策略,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伤亡程度,后续的预备队能够及时跟进进行反扑。
二是国军那边派系林立心眼多,为争功指挥不当。
蒋介石临时瞎点将,让自己嫡系阙汉骞去指挥战斗,而阙汉骞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故意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师放在最后,而让其他部队连续去冲锋陷阵。
而空军海军也都对这个被老蒋临时点名上来分大饼的指挥官毫无好感,完全不听他的。
加上其他部队又不傻,谁都不想自己被别人当炮灰打。
炮火一停止支援之后,纷纷都无心恋战。
于是,此消彼长之下,老蒋嘴边常说的那句“优势在我”最终只能变成“鸣金收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