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中国人偏爱红色
红
是吉祥、是喜庆
是烈火、是热血
是激情、是胜利
我们用红色
装点宫殿、修饰庙宇
增靓容颜、庆祝佳节
甚至中国的群山巨石也被红色浸染
广东丹霞山
如此
(广东丹霞山;摄影师
刘世辉)▼
福建武夷山
如此
(福建武夷山玉女峰;摄影师
曾建军)▼
河北承德双塔山
如此
(河北承德双塔丹霞石柱;摄影师
徐树春)▼
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福建大金湖、冠豸(zhài)山
浙江江郎山、湖南崀(làng)山
四川青城山、乐山大佛
甘肃崆峒山、麦积山
皆是如此
这种以红色陡崖为主要特征的山地
被称为“丹霞地貌”
其在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
广泛分布
多达余处
可谓万山红遍
(中国主要丹霞景观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为什么中国
有如此多的丹霞地貌?
中国最壮美的丹霞又在哪里呢?
01
缘起
距今2.5亿年以来
中国大部分地区逐渐沧海成陆
之后地壳运动又陆续在大地上
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构造盆地
盆地四周的砂石泥土
被河流裹挟而下在低处堆积
形成粒度大小不一的碎屑沉积岩
如砾岩、砂岩、泥岩等
同时
中国陆地的很多地方
都处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岩石中的铁元素
很容易被氧化成红色的三价铁
沉积岩层也被染成一片赤色
红层就此形成
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
厚厚的红层
遍布中国无数盆地
(中国红层分布示意图;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在新的造山运动影响下
许多红层盆地逐步抬升
岩层产生节理
进入侵蚀状态
那些
坚硬-半坚硬红层
便在流水、重力、风化等外力作用下
发育成各种以陡崖为特征的
丹霞地貌
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
(目前关于丹霞地貌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依据黄进、彭华等学者的观点,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丹霞地貌陡崖坡度一般大于60°;中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们又在东南、西南、西北
三大聚集区各展风姿
02
东南丹霞
秦岭以南
巫山-雪峰山以东的
东南地区
丹霞景观最为发育
数量占到全国的40%
(中国丹霞东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里的红层盆地不胜枚举
它们以相对较缓的速度抬升
可以全面接受流水、重力、风化等
外力的精雕细刻
形成三类经典的丹霞景观
中国东南地区降水充沛
流水沿红层垂直节理
不断下切侵蚀
第一类景观
“丹霞谷”诞生了
沟谷根据宽度从小到大
依次为线谷、巷谷、峡谷、宽谷
所有沟谷中
以线谷及巷谷发育初期的
一线天最为称奇
浙江江郎山小弄峡
长米,高米
以突出的长度和高度被誉为
“天下第一巷谷”
(线谷及巷谷发育初期,崖高谷窄仅容一线天光透入,故而得名一线天;图为江郎山小弄峡;图片源自
VCG)▼
同样被称为“天下第一巷谷”的
还有湖南崀山牛鼻寨一线天
它长米,高约百米
最宽处0.8米,窄处不过一尺
在狭窄程度上更胜一筹
(由于标准不一,且国人偏爱“第一”名号,多处皆为“天下第一”的情况并不罕见;湖南崀山牛鼻寨一线天;摄影师
朱立)▼
如果
蜿蜒河曲强烈下切
则形成奇秀兼具的
深切曲流
武夷山九曲溪即为典型
河流在4.1千米的直线距离内蜿蜒九曲
河流长度增加1倍
沿岸风光一派迤逦
(请横屏观看,武夷山九曲溪;图片源自
VCG)▼
宽窄不一的沟谷
将红层分割成无数大小不一的块体
它们再经受重力崩塌、风化剥蚀后
会形成第二类景观
“丹霞峰”
谷地两侧的红层基部
常因差异侵蚀或风化凹进
使上部岩层失稳
沿节理发生重力崩塌
形成丹霞地貌最为经典的
丹崖赤壁
(重力崩塌形成陡崖示意;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许多赤壁
崖高数十米至数百米
迎面望去
蔚为壮观
(龙虎山白塔河;摄影师
李华刚)▼
当岩体四周皆为丹崖包围
且顶部平缓时则形成
丹霞岩堡
也称丹霞方山
(丹霞山岩堡;图片源自
VCG)▼
岩体持续崩塌退缩
则会形成
石墙
(丹霞山细美寨,即阳元山,就是一处石墙;摄影师
施维天)▼
石柱
等多种单体景观
(丹霞山东南天柱石;摄影师
杨建)▼
它们刚刚崩塌时
往往棱角分明
后期经历风化作用
则日趋圆润
丹霞山阳元石
便因风化剥落浑圆化后
状如勃起的男性生殖器
而成为一处奇景
(阳元石;摄影师
蒋作泳)▼
这些凸立于大地之上的
山、峰、石、柱
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丹霞峰丛、峰林
它们是
峰与峰基座相连的
湖南郴州水上丹霞峰丛
(高椅岭水上丹霞;摄影师
歪杰)▼
湖南崀山丹霞峰丛
(请横屏观看,崀山峰丛;图片源自
VCG)▼
是峰与峰相连到逐渐分离的
广东丹霞山丹霞峰丛-峰林
(请横屏观看,丹霞山群峰,摄影师
刘世辉)▼
江西龙虎山丹霞峰林
(请横屏观看,龙虎山峰林;图片源自
VCG)▼
是孤峰耸峙的
浙江江郎山
(江郎山三爿[pán]石;摄影师
肖斌)▼
几乎教科书式地
演绎了丹霞地貌
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的
完整演化阶段
(中国东南丹霞地貌演化阶段示意;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如果说峰与谷
是垂直方向上的“你进我退”
接下来
流水、风化、重力等外力
将在水平方向上
创造第三类景观
这便是“丹霞洞”
出露的岩层
夹杂岩性较软的沉积岩时
更容易遭受流水、风化的进攻
形成岩槽
(齐云山丹霞岩槽;摄影师
崔华明)▼
岩槽的某一部分
后退变深
上层砾岩往往因过度悬空
而发生崩塌
岩槽扩大形成洞穴
其洞口因为风化时间长
多向上方突出
状如额头
而被称为额状洞
(有号称“南方悬空寺”之称的福建泰宁甘露寺就修建于额状洞中;摄影师
刘艳晖)▼
额状洞继续加深
整个洞身受软岩层控制呈扁平状时
即为扁平洞
如果山体或岩墙两侧
皆有额状洞或扁平洞发育
当两者接触时便洞穿岩体
形成穿洞
(丹霞山细美寨西坡山脊的风车岩穿洞;摄影师
谢禹涵)▼
随着风化剥蚀及崩塌继续
穿洞的高度大于穿洞顶上岩层厚度时
更为壮观的
天生桥就诞生了
(浙江烂柯山天生桥;图片源自
汇图网)▼
至此
以流水为主的外力已经在
中国东南地区创造了
“谷”“峰”“洞”
三类经典丹霞景观
再加上本区
溪流众多、植被繁盛
更是幻化出无数
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
人间仙境
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
(浙江仙都;摄影师
赵高翔)▼
那么同属南方的
西南地区的丹霞
又将展现出怎样的风采?
03
西南丹霞
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在内的
西南地区
气候温暖、降水充足
塑造地表的外力与东南地区十分相似
是中国丹霞地貌第二大聚集区
数量约占24%
(中国丹霞西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不过
因为地壳抬升速度快
区域内的丹霞地貌整体处于青-壮年阶段
少有峰林、孤峰等景观发育
但是
西南地区的丹霞并不缺乏魅力
它们将在3个方向上极力突破
并创造奇迹
①
首先
伴随着强烈的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
深切峡谷广泛发育
峡谷两侧山体重力崩塌频繁
大量规模宏大的丹崖赤壁
应运而生
(云南老君山,摄影师
铁丐)▼
其中最为特殊者
当属四川屏山的大红岩
12个高达米的环状大岩壁
在5千米范围内一字排开
无比宏伟壮观
(请横屏观看,大红岩位于四川屏山县与马边县交界处的人头山山脊,崖壁面向屏山县一侧,是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国家公园的主体景观;摄影师
李忠东)▼
这类特殊的环状丹崖
被命名为“环崖丹霞”
由深切曲流差异风化形成
(深切曲流差异风化形成环崖丹霞示意;环崖丹霞也被称为“红圈子”;这种地貌在东南地区也有发育,但不如西南地区典型;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参考制图杨金山)▼
在四川盆地与周围高原过渡区域
山地高差大、降水多
赤壁常常与溪水组合
形成大量丹崖瀑布
贵州赤水
成百上千条瀑布从丹崖上跌落
堪称“丹霞瀑布王国”
赤水大瀑布
高76.2米,宽80米
可与黄果树瀑布相媲美
被誉为“中国丹霞第一瀑”
(赤水大瀑布也名十丈洞瀑布;摄影师
张自荣)▼
赤水大瀑布下游2千米处的
中洞瀑布
高18米,宽75米
远观恰如银帘悬挂
是中国帘状瀑布典型代表
(中洞瀑布,又叫美人梳;摄影师
张自荣)▼
宽40米,高米的
佛光岩瀑布
以高度冠绝赤水地区
飞流的瀑布宛如银蛇穿洞
(佛光岩瀑布;摄影师
李珩)▼
同样以多瀑布著称的还有
重庆四面山
多条丹崖瀑布
沿着40多条溪流次第跌落
其中
望乡台瀑布
高.76米,宽40余米
是四面山区落差最大的瀑布
(望乡台瀑布;摄影师
王进)▼
高94米的
水口寺瀑布
从环形崖壁上跌落
“口若悬河”
(水口寺瀑布;摄影师
李琼)▼
值得注意的是
四面山和赤水等地
有不少瀑布后壁皆为环状
它们正是由线状瀑布
不均匀侵蚀
形成的另外一种“环崖丹霞”
(线状瀑布侵蚀形成环崖丹霞示意;制图
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参考制图杨金山)▼
可以说环崖丹霞与瀑布
彼此成就、彼此映衬
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②
其次
西南地区的丹霞红层
因为夹杂大量碳酸盐
而发育特殊的丹霞喀斯特地貌
龙门山山前红层碳酸盐含量高达80%
丹霞喀斯特化十分突出
剑门关-雅安一线丹霞峰丛密布
“剑门72峰”
“罗浮山12峰”
“青城山36峰”等等
都层峦叠嶂、峰峰峥嵘
(青城山丹霞峰从;丹霞喀斯特化并非西南地区独有,只是西南地区相对突出;摄影师
陈和勇)▼
与喀斯特地貌少有地表水不同
丹霞地貌地表水流丰富
植被茂盛
碧水-绿树-丹霞交相呼应
清幽无比
(天台山瀑布;摄影师
枫叶梧桐)▼
③
更为重要的是
丹霞地貌色泽庄重神圣
岩石质地适宜雕刻又不失坚硬
备受宗教摩崖石刻的青睐
西南地区突出的高大丹崖
尤其适宜大佛造像
唐宋以来,大量巨佛
在四川盆地的丹崖赤壁上广泛开凿
四川乐山
通高71米的凌云大佛
临江危坐
气势恢宏无比
(乐山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摄影师
何世海)▼
四川荣县
通高36.67米的释迦牟尼佛
下身为殿宇遮掩
仅一头出露
却也不失雄奇
(荣县大佛,雕刻于准丹霞地貌上,所谓准丹霞,即岩层并非红层,而是后期氧化所致;摄影师
蒋涛)▼
四川安岳
大型石窟造像几乎遍布全县
卧佛院释迦牟尼卧佛
长23米,肩宽3.1米
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
(安岳卧佛;摄影师
杨虎)▼
据统计
中国13座高度超过15米的丹霞大佛
有9座位于四川盆地
堪称“巨佛之乡”
(中国丹霞巨佛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就这样
西南地区的丹霞
要么在某一方面极力突出
要么借力重塑外表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
那么
西北地区的丹霞
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呢?
04
西北丹霞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区域内的红层
缺乏大量降水直接侵蚀
在形成丹霞地貌过程中
不得不独辟蹊径
其中
位置偏东南的陇东、陇南山地
尚可截留东亚季风带来的水汽
提高降水量
让丹霞峰丛、孤峰、洞穴等
典型丹霞地貌占得席位
(麦积山;摄影师
王警)▼
相对丰富的降水
也增加了植被覆盖度
绿树、丹山相映
风光奇秀不输南国
(崆峒山;图片源自
VCG)▼
向西
降水越发稀少
幸有一条大河
给等候发育的丹霞地貌
提供了开山劈石的力量
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西部的
众多红层盆地都被黄河一一贯穿
形成曲折深切的峡谷
峡谷两侧岩体持续崩塌风化
龙羊峡丹霞、阿什贡丹霞
坎布拉丹霞、谢家滩丹霞
(坎布拉丹霞;摄影师
李春)▼
积石峡丹霞、刘家峡丹霞
老龙湾丹霞、红山峡丹霞等
一系列临河丹霞
次第生成
(请横屏观看,老龙湾夕照;摄影师
王生晖)▼
一个由黄河串起的丹霞景观廊道
就此诞生
(黄河上游主要丹霞分布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较之南方
这一区域的丹霞
少了些丹山披翠、碧水柔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缺乏植被覆盖的赤壁丹山粗犷裸露
格外豪迈雄浑
(请横屏观看,龙羊峡;摄影师
孙建鑫)▼
此外
西北地区的红层时常上覆黄土
往往形成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状的
宫殿式丹霞
(兰州天斧沙宫丹霞;摄影师
李志强)▼
河西走廊
气候愈发干旱
年均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下
同样被黄土覆盖的红层
在祁连山冰雪融水的助力下
经过强度胜于东南地区崩塌、风化后
也开启了丹霞地貌从青年到老年
不断演化的一生
其形态变化万千
或如雪域城堡
(冰沟丹霞;摄影师
曾建军)▼
或群峰拥簇
(冰沟丹霞;摄影师
陆雨春)▼
或如火炬擎天
(冰沟火炬;摄影师
李春)▼
至此
以兰州为中心
包括陇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北部
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
西北地区
成为了中国丹霞地貌第三大聚集区
数量占比约为18%
(中国丹霞西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西北地区还广布着另外一种红层地貌
红层丘陵
其地势起伏和缓,无陡崖绝壁
色泽明艳,较之丹霞更为多彩
亦称为“彩色丘陵”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
就是典型案例
遗憾的是
它常常被误认为丹霞
但其外形、岩性组成、形成原因
皆区别于丹霞地貌
不可混为一谈
(红层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的岩层,经坡面流水侵蚀而成,少有崩塌产生的丹崖赤壁,如果岩层夹杂低价铁离子及其他杂质,则发育为彩色丘陵;图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摄影师
歪杰)▼
另一方面
本区亦为北传佛教东传途径地
这些奇险深邃、高耸难攀
色泽庄重又适宜雕刻的丹霞
甫一开始便与佛教全面结合
大量佛教石窟
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开凿
甘肃首屈一指
且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丹霞地貌区
(甘肃主要石窟分布示意,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肃境内共有石窟寺处,其中有较高价值的近50处;制图
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们是河西走廊的
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
(马蹄寺石窟;摄影师
石耀臣)▼
是黄土高原区的
炳灵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接引寺石窟
保金寺石窟、莲花寺石窟、张家沟门窟
万山寺石窟、石拱寺石窟、陈家洞石窟
葛家洞石窟、红崖寺石窟、石空寺石窟
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
(炳灵寺石窟;摄影师
李文博)▼
是陇南山地的
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
禅殿寺石窟、大像山石窟、法镜寺石窟
华盖寺石窟、近金莲洞、八风崖石窟
(麦积山石窟;摄影师
胡澍)▼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
一条由丹霞塑造的石窟走廊
便在西北大地上
熠熠生辉
05
中国丹霞
至此
东南丹霞、西南丹霞、西北丹霞
已然聚集了中国丹霞地貌的82%
余下的18%
则散布在华北、东北、新疆
以及青藏高原腹地
譬如河北承德丹霞
(承德罄锤峰;摄影师
徐树春)▼
陕西雨岔峡谷
(陕西雨岔峡谷;摄影师
包卡利亚)▼
新疆库车丹霞
(请横屏观看,库车大峡谷;摄影师
李珩)▼
四川甘孜新龙丹霞
都不失精彩
(请横屏观看,新龙丹霞,为高寒型丹霞;摄影师
姜曦)▼
这些遍及中国大地的丹霞地貌
因其灿烂的红色
以及特殊的形态
很早就受到人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