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军人,天职便是服从命令。
然而在实际的战场上,也总是会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情况发生,不过,如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那么结局还会稍微好一些,可如果最终导致了部队失利,那么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胡奇才将军就曾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擅改军令,却换来一场彪炳军史的大胜。
胡奇才胡奇才为何敢“擅改军令”?
能在战场危急关头改军令的将领其实并不多,胡奇才敢这样做,也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胡奇才在从军以前和很多战士的经历相似,都过着被压榨的生活,他早年给地主当过长工也卖过豆腐,受尽了当地地主的欺压,因此也萌生出了参加革命改变命运的想法。
对他来说,生活已经被逼到了尽头,自己会用全部的勇气投身于革命,就算是牺牲,也要牺牲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
在年,仅仅只有15岁的胡奇才被分到了红1师1团1营1连当战士,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队伍中优秀的神射手。
年,胡奇才参加红4方面军发动的商潢战役,胡奇才在追击敌人逃兵的时候被子弹射穿了手臂。
原本,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要将他安排到后方招待所,可他坚决要留在前线,和自己的战友们一起奋斗。
当年10月,胡奇才又参加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由于当时在战略上出现了一些错误,因此整个局面也显得非常被动。
为了掩护李先念等师部领导的安全转移,胡奇才等人与敌人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得到了上级的赏识,最终升任为3营政委。
李先念不久之后,胡奇才所在的后卫团和国民党两个旅直接对上了眼,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红军的前后梯队都被拦腰截断,胡奇才为了扭转局势,和陈再道一人带领一个连,抵挡住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战斗中,一颗子弹又将他的膝盖打穿。
可即使是这样,胡奇才还是坚持要和部队一起转移,坚决不留在当地百姓家养伤,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性格倔强,作战勇猛。
也正是在一次次的作战当中,胡奇才对于战略上的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寻求最优解: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胡奇才的战略思维也渐渐趋于成熟,他不仅能打仗,还懂政治建设。
在中央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东、华南”以后,胡奇才率领数百人打下了日伪军占据的安丘县城,后来被调往山东纵队4支队当政委。
在山东,胡奇才的战略指挥能力便得到了充足的体现,在战斗之前,他都会认真思考,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一往直前。
在鲁中军区发动的安丘战役中,胡奇才当机立断,选择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伏击了日军小分队,击毙了一众敌人,这些故事还被当地的百姓传颂成了歌谣。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胡奇才也被任命为第三师的副师长。
到了这个时候,胡奇才成长为了一名有独立想法的高级指挥官,他的所有作战思维,都是在一次次实践当中形成的。
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央决定抽调一些人员前往东北建立根据地,那会的东北,俨然成为了国共必争之地。
美国为扶持蒋介石政府,专门派出了第七舰队帮助国民党运兵,情况已是万分危急。
胡奇才随罗荣桓司令抵达东北,在不久后便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司令员,在年1月,2、3纵队合编为第四纵队,吴克华担任司令员,而胡奇才担任副司令。
罗荣桓烽火狼烟中,胡奇才主宰了战场
年夏季,东北战场瞬间狼烟四起。
那会,国民党在各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们凭借着空军对压迫解放军撤到了松花江以北的地区。
当年10月,蒋介石的爱将杜聿明亲率10万大军妄图将南满地区“一举荡平”。
杜聿明在此等危急的情况下,上级给4纵下达的指令是:分兵阻击,拖延敌人。
敌人的部队浩浩荡荡的驶来,留给胡奇才思考的时间也并不多,他认为,现在4纵的全部兵力也只有一万多人,和国民党部队比起来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分兵阻击也只是拖延时间,并没有逆转局势的可能性。
因此,胡奇才也当机立断的决定:设法打掉敌军的一路部队,挫其锋芒。
这个大胆的想法一出,胡奇才便直接开始着眼于自己要下手的目标,最终锁定了国民党中路军52军25师。
当然,他也知道,如果这个大胆的想法付诸实践,若失败,自己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军法处置,没有其他可能性;可要成功,最起码能让部队打开一个豁口,真正实现战略目标,那个时候,追究什么责任都无所谓。
那个时候的将领,很少考虑到加官进爵,他们关心的就是如何拿下战役。
不过,能做出这个决定,即使放在现在,还有很多军史学家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胡奇才所瞄准的这个52军25师,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主力,蒋介石之所以会把这个师派到东北战场来,就是因为在之前的很多年战争过程中,这支师部都极为优秀。
特别是在抗战前那段“围剿”红军的历史上,这支师有着极多的成绩,深得蒋介石好评,国民党悍将关麟征和杜聿明担任过这个师的正、副师长。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了让这个师的优良传统弘扬下去,所以专门把25师扩充为52军,而在全新的序列下,25师又一直都是52军的主力。
他还曾在一次训话中说:“中国军队如果真的都能像52军这样,击败日本帝国主义是根本没有问题的。”
25师在作战的时候,最大的特点便是机动性,他们四处穿插,从而也获得了“千里驹”的称号。
因此,胡奇才想着拿1万人的兵力去跟25师碰一碰,确实有点太过于冒险了。
可当时的胡奇才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当着所有4纵指挥官的面掷地有声地说:“挖出来,打掉他!”
现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惊掉了下巴,他们不知道为何胡奇才能有如此的勇气。
就算抛开军队人数和装备的问题,单从士气的角度考虑,解放军也并不具备什么优势。
那会,重镇四平刚刚失守不久,蒋介石和陈诚也提出过“三个月解决战斗”的雄伟目标,正是敌人一鼓作气追击的时刻,可这个时候,胡奇才在撤退的路上想杀个回马枪,难度已不必多言。
听到这个“荒唐”的决定,4纵政委彭嘉庆盯着胡奇才说:“你到底下定决心了吗?”
彭嘉庆胡奇才久经沙场,自然知道“军中无戏言”的道理,他转手抽出了地图摆在彭嘉庆的面前,对他说:“这仗,绝对能打!”
彭嘉庆看到他的好兄弟如此坚决,那份兄弟义气也展露了出来,他也坚定的说:“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打好,给毛主席报个喜!”
说干就干!
这个时候,敌25师已经占领了很多地区,正浩浩荡荡朝着南满腹地进发,有一处名叫“赛马集”的地方是通向安东的交通要道,也是4纵的前沿哨所。
胡奇才也安排了31团在分水岭一带阻击“李大麻子”率领的25师,为大部队的部署争取时间,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激战,25师始终没有突破31团的阵地。
敌人气急败坏,直接拉来了火炮,不断向31团阵地发动袭击。
一直到10月23日,敌25师才终于在重型武器的加持下突破了31团的阵地,不过由于这个团坚守了3天,4纵主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敌25师攻下赛马集后,留下了少量兵力驻守在当地,其余的主力向着凤凰城一路疾驰。
面对敌人如此的作战风格,胡奇才决定采用运动战的模式,集中兵力打下赛马集,在敌人回防的过程中“打援”。
经过了一昼夜的激战,胡奇才成功收复了赛马集,还歼灭了多名守敌。
52军军长赵公武听闻消息后非常气愤,当即拍着桌子表示要让李正谊调回赛马集,确保本溪侧翼的安全。
赵公武胡奇才发现异常以后,立即派出了5个团的兵力出来和对方激战,不过25师名不虚传,几场战斗下来,解放军占不到什么便宜,胡奇才发现这条路走不通,立即要求前线部队主动撤离,后面再找机会。
这其实就是胡奇才指挥最为高明的地方:不在一开始决定所有作战思路,结合战场形势不断做出调整,而撤退这条路,他也早都想到了。
另一边,敌25师的李正谊亲自上阵,在占到便宜后,非常想把对方彻底歼灭,于是一路穷追不舍,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追,就落套了。
胡奇才手下的第10师担任主攻部队,沿着老爷岭一线去进攻敌方侧翼;12师从西北方向发动进攻,共同包夹敌人,在狭窄的新开岭地带,一场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
李正谊也是一员猛将,他很快发现了自己已经掉入到了口袋阵之中,于是拼命想着办法突围,他很快让部队冲上了老爷岭的制高点。
而第10师直接和李正谊碰上了,压力巨大,李正谊利用地形优势,安排了一个团的兵力居高临下压制着解放军,因此进攻部队打了两天都没拿下老爷岭。
这个时候,敌人的各路援军也从三个方向扑了过来,最近的距离战场也只有十个小时的路程了。
指挥室内,指挥官们七嘴八舌,都在商量着意见,有人看到老爷岭久攻不下,便提出了撤退的想法。
可胡奇才却拍了桌子,大声呵斥道:“撤退?往哪里撤退?”
他意识到,敌25师我是一支凶悍的部队,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这头“千里驹”追击的结果,就算是撤退了,对方也会紧紧地咬住尾巴,后果不堪设想。
当下,唯一的做法只能打下去,大不了鱼死网破,在一旁的韩先楚坚决支持司令员的决定。
韩先楚胡奇才仔细分析完情况后临危不乱,开始作战部署,他命令炮团向老爷岭实行覆盖式打击,炮火之后,冲锋团立即上阵,很快夺回了老爷岭。
拿到了这个制高点阵地,接下来就稍微简单一些了。
依托于阵地优势,炮团再度出马,对准山下的25师驻地猛烈开火,造成敌人重大伤亡的同时还摧毁了敌人的电台。
没了电台,他们便没有办法和外界通讯求援和汇报情况。
敌人在被猛烈的炮轰之后顿时士气全无,很快乱作一团,分散在各个山头上的团和师部彻底断了联系,他们开始四散逃命。
4纵乘胜追击,敌25师也彻底崩溃,连长以下的官兵纷纷举手投降,这支号称“千里驹”的部队最终被埋葬在新开岭。
在众多的俘虏中,唯一没有找到的军官便是李正谊。
胡奇才觉得,按照刚刚包围的阵势,李正谊肯定是跑不掉的,随即仔细查找李正谊的下落,终于,李正谊的贴身侍卫被找到,大家很快顺藤摸瓜,找到了师长“李大麻子”李正谊。
这一仗,胡奇才毙敌三千多人,还生俘了师长李正谊和副师长段培德在内的五千多人,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在战场上以8个团的兵力全歼国民党1整个师的先例,也是整个4纵经历的规模最大、战果最为辉煌的歼灭战。
中央得知情况以后,很快便给辽东军区发来了贺电,也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介绍新开岭的经验,这种肯定,同样是对胡奇才本人的一种肯定。
后来,军事专家们这样评价这场战役:能进能退,进退都不失主动。
而胡奇才的名声也从这场战役中大放光彩,后来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更是亲自点将,让他去一线指挥。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胡奇才后来升任为41军副军长,年他前往北京治病的时候,周总理接见了他,还安排他见到了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年,胡奇才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参考
[1]早耕.国民党“千里驹师”被歼记[J].党史纵横,(09):33-37.
[2]马荣升.林彪点名守卫塔山的虎将胡奇才[J].党史博采(上),(10):56-61.
[3]韩保杰.胡奇才将军风范永存[J].春秋,(01):30-3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