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觅五年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很多参加年老山作战的老兵,有一个同感:我军收复了老山,却似乎没有打服越军,直到“7·12”大战后,越军嘴上虽然硬,但终于认识到徒弟与大爷之间的差距。
“7·12”大战,绕不开“李海欣高地”(高地)和“十五勇士”。在我的印象中,用地名彰显荣誉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塔山英雄团”“临汾旅”等,但用人名来命名山头、阵地就屈指可数。如果说这“15勇士”是临时拼凑的,你敢相信吗?
收复老山后,我军在边境一线挖洞驻防,构筑阵地,做好防御的准备,其中驻守高地的是团3营8连9班5名战士,后来又配属了一个重机班,也是5人,战前从边防团又调入4人进行补充。这4人大家都还没怎么熟悉,战斗就打响了,直到战后才从名册上搞清楚他们叫什么名字。整个高地由代理排长李海欣负责,他和他带领的14名战士,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十五勇士”。
对于越军“7·12”反击,我军在情报上已经取得先机。7月11日夜,各个阵地,包括高地就都接到上级通报:不要睡觉。意思很明显,敌人可能进攻。
凌晨3点左右,炮兵对敌人可能潜伏地域打了两轮炮,但越军在重大伤亡情况下(2名营长被炸死)依然保持潜伏,让前线指挥员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判。但高地上的15勇士知道,敌人真的来了。细雨蒙蒙的深夜,虽然看不见敌人的身影,但山脚的喘气声、拨草声已能听到。
凌晨5点,越军向高地发起冲击,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正面、侧翼都是敌人,越军凭着人数优势企图快速夺占高地,我军虽然人少,但占着地利,一梭一梭子弹下去,越军成片成片倒下去,不过越军的战斗精神也是顽强的很,前面才倒下,后面的又扑了上来。
9班长杨国跃带着战士,刚把一侧敌人打下去,另一侧敌人又突了上来,幸亏战前在那个方向设下定向地雷,排长李海欣迅速引爆一枚定向地雷,将敌人炸了回去,但是自己右胸也中了2发弹。当是,张庆龙准备去给他包扎却被他一把推开,他一边拿着冲锋枪对着敌人猛打,一边大喊:别管我,快去消灭敌人。
敌人还在疯狂往阵地上扑来,李海欣又引爆另一颗定向地雷,班长杨国跃此时发现李海欣重伤后,待敌人攻势被打退后,迅速向他靠近,解开扣子一看伤口,两个豌豆般的进弹口倒是不大,但出弹口却有碗一般大,呼哧呼哧向外冒着血。看着杨国跃给自己包扎,靠着战壕的李海欣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他对杨国跃说:九班长,我不行了,阵地交给你了,剩下一个人也不准退……
十五勇士战老山,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敌人又拱了上来,杨国跃回身与战友一道把敌人往下撵,重伤的李海欣双手扣土,向另一颗定向地雷爬去,涌出的鲜血在地上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当他成功引爆第三颗地雷时,敌人扔上来的一块炸药在他身边炸了开。
在高地防御战中,66式定向雷帮大忙敌人一波又一波,指挥机炸坏了、重机枪炸飞了、堑壕也炸平了,17岁的小战士唐友国准备去报信,才跨出战壕,就中弹倒了下去,苗族战士周忠烈扑上去准备抢回倒地的小唐,也中弹蜷缩在地,敌人扑上来准备俘虏他,突然,他拉响手中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真是生得忠勇、死得壮烈。同样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还有刘家富,他拉了6个越军垫背。
此时的阵地上只剩下10个人,其中9个受伤,5个重伤,杨国跃带着战友们进入一条当年越军修建的坑道。
越军见我阵地上已经没有枪声,蜂拥而上。而我军观察所见阵地上全是敌人后,立即对阵地进行火力覆盖,一打一大片。有的越军为躲避火炮也钻进坑道,被藏在坑道拐弯处的杨国跃等人打个措手不及。
一阵山摇地动后,又传来激烈的枪声。杨国跃估计到是我军反击开始的,迅速带领没有受伤的蒋志华、轻伤的张庆龙和夏锦忠冲出坑道,阵地上越军尸体一层摞一层,已经没有一个活口。
左为夏锦忠不大一会,参与反击的战友也冲上了高地,是8连7班和9连1排的兄弟们。但他们并没有认出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杨国跃等人,端着枪把对着杨国跃几人大喊:哝松空依(缴枪不杀)。
杨国跃几人立即说到:别打,是我们!两拨人立即搂在了一起,又哭又笑。至此,15勇士与30倍之敌激战长达10多个小时,打退敌人6轮攻击,毙敌名。
请不要忘记他们:李海欣、杨国跃、周忠烈、刘家富、李国文、胡友文、唐友国、夏锦忠、黄朝贵、段春和、蒋志华、张庆龙、彭明林、陈光满、马平华。
麻栗坡烈士陵园,战斗英雄李海欣烈士墓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