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刘太辛、余静茹夫妇,20年收藏烟标10万多枚——
收藏烟标,只为增添生活乐趣
刘太辛和他的烟标展示墙。全媒体记者赵明禄摄
烟标是收藏界对香烟盒的雅称。今年81岁高龄的南阳市民刘太辛、余静茹夫妇酷爱收藏烟标,20年收藏10万多枚烟标,其中有不少20世纪20到50年代品相完好的拆包老烟标,堪称标中精品。
“收藏烟标,我们结识了很多知心好友,也给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2月25日,刘太辛兴致勃勃地说。
刘太辛向记者展示收藏的烟标全媒体记者赵明禄摄
退休后爱上了收藏烟标
2月25日,记者走进刘太辛、余静茹夫妇的家,就好像走进了烟文化博览馆,长长的走廊两侧及地下室、书房、卧室四周的墙壁上,摆放着五彩缤纷的烟标,成了烟盒展示墙。白河桥、红南阳、南阳绿、皇后、双龙、哈德门、大重九……这些香烟品牌,估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说过。在刘太辛、余静茹夫妇家里,却是随处可见。
“我俩都是年出生的,今年81岁了,从老刘退休开始收藏烟标,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生活也充实了。”谈起烟标收藏,余静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烟标的收藏分为几个时期,一个是比较早的,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一个是中间时期的,然后就是近期的了。”
刘太辛、余静茹夫妇都是内乡人。年,刘太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久,有收藏烟标爱好的好朋友李玉山来看望他,送给他一张航空牌香烟的烟标。看着这张烟标,让刘太辛想到这个香烟的来历,在抗美援朝期间,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捐献了一架飞机。为了纪念常香玉的义举,当时的内乡天明寺自新烟厂生产了航空牌香烟。小小的烟标,精美的印刷,还有家乡的记忆,这让刘太辛夫妇走上了收藏烟标的路。
20年收集了10万多枚烟标
跟着刘太辛、余静茹夫妇走进书房,一面墙的大书柜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摞摞文件夹,文件夹里存放着折叠整齐的烟标。刘太辛说,由于烟标品种太多,有的是按年份、生产厂家分类,有的按建筑、山水、动植物等分类,以利于平时查找或亲朋好友观赏。其他三面墙,直接做成了烟盒展示柜,分门别类地记载着烟标的种类:名山大川类,如红塔山、泰山、黄山;动物类,如熊猫、金鸡;植物类,如牡丹、菜花、红梅等。
刘太辛、余静茹夫妇都不吸烟,却酷爱收藏烟标。收藏烟标的20年,他们已收藏3万多个香烟品牌,10万多枚烟标以及烟包装盒、烟灰缸、烟斗等。刚开始收集烟标的时候,刘太辛、余静茹夫妇到街上去寻找,一旦发现新烟盒,他们夫妇都如获至宝,能乐上大半天。后来,参加全国烟标交流大会,还受邀到各省市参加藏品交流大会。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如今,常有全国各地的标友慕名来家中欣赏交流烟标。
“年,参加华北五省市第四届烟标收藏博览会时,洛阳一个标友说洛阳收废品的老李经常把收到的烟盒存放起来,卖给标友,我们就到洛阳找老李,先后去过7次,在他那儿淘到了不少宝。”刘太辛说,他们夫妇为了收集烟标,跑遍祖国各地。早些年,除了上门去淘外,他还经常写信找标友交流,最多的时候一天写过50多封信。
方寸之间记录时代印记
小小烟标包罗万象,不同时代的烟标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收藏不同时代的烟标,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个烟标就是一幅小字画的缩影,融合了设计家的心血和设计精华。”刘太辛介绍,烟标虽小,除了香烟本身的历史和相关政策的演变外,还记载了各个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时代特色。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产香烟主要以短支为主,烟盒采用普通印刷纸包装;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上出现硬盒包装卷烟,烟标印刷、包装也更精美。年,卷烟包装盒上开始标注焦油含量,过滤嘴香烟盛行;年,卷烟包装盒上出现“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语,但位置不明显。如今,“吸烟有害健康”提示语都标注在醒目位置,且标语的内容更具有告诫性,从“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到“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都展示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全媒体记者赵明禄特约记者祁晓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