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衡阳日报2月26日讯(记者许珂整理)年,唯一一个省级贫困县祁东县实现脱贫摘帽;年,全市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年,全市户375名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我市和全国一道消除了绝对贫困。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一张张亮丽的成绩单,离不开全市广大扶贫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是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   王仁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仁子(中)赴贫困户家中送温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王仁子的带领下,潭湖村的村民增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扩容硬化山塘14口;硬化通组公路23公里并全部做好绿化;修缮水渠米并完善各小组饮水设施;新建平方米的敬老院,全村70余名孤寡老人实现老有所依;捐资修缮了潭湖联小,资助贫困学生52名;建设潭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美化亮化了部分村组,潭湖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王仁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承包荒地搞退耕还林,先后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至今,已打造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内连片种植红豆杉及珍贵花卉苗木、油茶、果木等,共计余亩;建设并投产了大型古法固态酱厂以及年出栏头生猪养殖场,实现了大豆制酱、酱渣养猪、猪粪回田种豆的循环经济模式。合作社实行村民入股、人人有份的发展模式,给村民提供了大量劳务工作岗位,吸纳了近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为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回馈社会,服务群众”是王仁子一直坚守的信念。多年来,他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群众,共计带动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余人脱贫,其中62户实现就业帮扶。年实现分红56万余元,年发放务工工资余万元,发放流转金3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4万余元。   彭双娣:推翻致贫“三座大山”   ——祁东县凤歧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彭双娣时刻   凤歧坪乡地处祁东西北边陲,是典型的山区乡,也是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乡。该乡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要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必须攻克路差、缺水、少医这“三座大山”。   为尽早推翻致贫“三座大山”,彭双娣与乡镇干部群策群力,议定作战图;与村干部一起征地拆迁,协调矛盾;与村民代表一起寻找水源,布置水塔。6年来,她推动全乡新建村组公路54.18公里,实现%的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3处,全乡1.2万老百姓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易地搬迁户,危房改建户。新(改)建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所,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为名贫寒学子牵线搭桥,结成赞助、捐赠对子,帮助名贫困学子争取到“雨露计划”、希望工程资助,帮助2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争取到助学金、免息贷款。   期间,全乡农产品加工企业从零到2个,农产品和中药材基地从零到3个,特色种养合作社从零到6个,光伏发电站从零到6个,油茶种植从零到亩,村集体收入从零到7.5万元/村,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从0元到1.1万元。全乡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6个贫困村全部成功“摘帽”。扶贫社会兜底保障工作被选树为湖南省扶贫样板;韭菜坪村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朱超波:结穷亲,开“良方”   ——衡南县硫市镇新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衡阳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

▲朱超波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扶贫车间里   衡南县硫市镇新华村是省级贫困村,交通闭塞,既无主导产业,也无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   年,朱超波带领市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新华村,与贫困群众结亲戚,开出扶贫“良方”,新华村实现了大变样。如今,该村贫困人口51户人已全部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零变为8万余元,“水、电、路、讯、村部”等制约村发展的短板瓶颈得到配套补齐,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来,他引项目、争资金,为村硬化道路12.3公里,新修机耕道7公里,连通桥3座,开挖疏通沟渠3条,水塘维修2口,打机井5口,更新换代全村电网,新增变压器5台,新建50平方米村级服务平台,扩建了村卫生室,4G信号全村覆盖,旱厕改水户,安装太阳能路灯盏,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他深入调研,广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流转山地亩种植优质油茶,新建了60KW村级光伏电站,并安排4个贫困户公益性就业岗位,村每年稳定增收3万余元(不含扶贫补助);积极争取单位支持,与硫市镇政府、企业协作,在硫市镇建立扶贫车间,解决了20至40人的贫困户就业;发展村优质晚稻产业,采取与种粮大户合作模式,种植晚稻30余亩,收入4万余元。   段晓赛:工作落实“操盘手”、脱贫攻坚“先锋官”   ——衡山县委副书记

▲段晓赛为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年,全县26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出列;年,脱贫工作进入全省优秀行列,贫困发生率由年的3.46%下降至0.05%;年,全面完成户、人脱贫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自分管衡山县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段晓赛牢记职责,强化担当,当好了工作落实的“操盘手”、脱贫攻坚的“先锋官”。   他建立健全“六抓”工作机制,出台了“一表、两清单、三办法”等文件,构建了全面贯通、到边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团结带领广大扶贫干部以“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持久定力和精细举措,推动产业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户年均增收元以上。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年,他组织动员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多项问题排查整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余个,彻底消除了脱贫工作隐患。   为对冲疫情叠加影响,他充分发挥就业、产业的调节作用,推动全县家扶贫经济组织、个产业扶贫项目于年4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全县名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帮扶。为破解扶贫产品卖难问题,他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在2个星期内帮助衡山龙凤沃柑产业扶贫项目销售沃柑50万公斤,全年消费扶贫实际完成销售额1亿余元,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陈亮伟:让四千农村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祁东县启航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陈亮伟(左)帮扶贫困村,助力脱贫攻坚   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教育行业的陈亮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号召,怀揣桑梓之情、感恩之心回到家乡祁东,在最贫困的地方置地办学。年5月至今,他共筹资2亿余元,大力推行“留守儿童优质教育”计划,在4个偏远贫困乡镇先后创办了4所幼儿园和3所中小学,以一己之力使近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享受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同时,他把困难家庭儿童“有学上、上好学”作为其初心和梦想,设立了“陈亮伟助学金和“陈亮伟奖学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近万元,资助0多名贫困学生重圆读书梦。   面对家乡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陈亮伟更是拿出主人翁的姿态,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出资5万元,积极开展包村扶贫;出资10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出资10多万元,为村民修路;出资多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筹集善款近20万元,为群众排忧解难多起;组建被老百姓誉为有问必答、有难必帮的“祁东大V群”;提供多个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等等。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新时代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衡阳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   衡东县教育局:贫困生帮扶实现“一键式”管理

▲衡东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操作“一键式”教育扶贫管理系统   登入衡东县教育扶贫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按下鼠标轻点“全县数据汇总”一栏,由下级乡镇、学校实时更新上传的千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根据显示的致贫类别,便可对贫困生实行分类帮扶,轻松实现“一键式”动态实时精准管理。   这就是由衡东县教育局自主研发的“一键式”教育扶贫数据管理系统,在全国属首创。该系统不仅创新千人走访、万人帮扶等举措,还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精准甄别、精准控辍、精准资助与精准保障,点亮了贫困家庭的希望之光。管理系统设置县、乡镇、学校三级管理,可收集42项学生信息,自动验证身份证号码、姓名等重要信息,自动纠错,避免重复填报、信息不完整,数据准确率达%。   为确保系统筛选出的对象真实有效,该局结合家访,开展“大宣传、大走访、大排查”扶贫走访活动,精心组织千名教职工进村入户,按照“家底清、措施准、见效快”要求,对所有贫困户走访排查,搞准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及受助情况、疑似辍学原因,并填写《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采集表》。通过走访排查,掌握第一手数据信息,形成贫困学生“本地户籍本县就读”“本地户籍省内外县就读”“本地户籍省外就读”“外县户籍本地就读”资助清单及“三帮一”劝返复学、送教上门任务清单,建立责任清单。   中共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委员会:瑶民腰包鼓起来

▲塔山瑶族乡狮园村天堂塔山合作社茶叶扶贫基地   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党的十八大以来,该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年11月,1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元,较年增长4.6倍。   近年来,该乡完成11个村64座安全饮水工程和54公里自来水管网架设,所有乡亲都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完成电网扩容提质改造,解决了群众黑灯瞎火的生活问题。完成道路提质改造.7公里,建成19.7公里的旅游专线,村组%通水泥公路,特别是G、S过境塔山将彻底改变瑶山交通。完成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危房改造,建好了11个村内安置点附属设施。   为鼓起瑶民腰包,该乡通过发展产业促就业,引进了谷佳、瑶园等8家龙头茶企,新改建高标准有机茶园7.8万亩,建成3个产茶专业村和5个千亩示范园,“常宁塔山茶”年产值达1.7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全乡户贫困群众建立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直接带动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户均增收元以上。新建狮园、敖头2家蓼叶加工厂,2.3万亩生态蓼叶促进瑶乡群众增收余万元。建成东江村竹笋加工厂、松塔村南竹加工厂,带动就业30多人,实现产值万元。推行股份分红、订单销售等方式,发展以黄姜、猕猴桃为代表的的生态种养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这些种养殖业为贫困家庭增加收入0元/人以上。   衡阳县发展和改革局:解决后顾之忧,拓宽致富之路

▲衡阳县发展和改革局易地扶贫搬迁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牵头单位,衡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严格按照“四通、六化、六有”的标准建设安置小区。“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新建集中安置点43个,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户人搬进新家。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五小建设”,对搬迁群众实行“四减免”“三保障”。据统计,全县共流转安置区周边土地余亩,建成一批“五小经济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禽园、小鱼塘);对搬迁户落实水费、电费、收视费、物业费减免政策;将所有搬迁对象均纳入社保、医保和教育扶贫补助范畴,切实降低贫困群众生活成本,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   为拓宽贫困户的致富之路,该局会同财政、人社、扶贫等部门,强化后续帮扶举措,引领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其中,新建一座10.6兆瓦光伏发电站,使全县易地搬迁对象人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元,确保20年收益不变;引导搬迁户通过迁出地土地入股、林地托管、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当地效益较好的企业,享受分红收益,该举措惠及易地搬迁贫困户户人,每户年均增收0元;推行“村社合一”。目前全县共有实行“村社合一”模式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其中直接帮扶户人、委托帮扶27户87人、股份合作户人;建成易地搬迁“扶贫车间”29家,持续推行“3+1”就业扶贫服务模式,确保有就业意愿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县搬迁对象就业率达99%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